河南理工大学就业率怎么样,2024年排名好不好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基本结论
1.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校毕业生就业面向的主要行业如煤炭、有色金属、钢铁、水泥、化工、中铁建等,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等市场问题,对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注定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不平静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按照上级领导部门和校党委、行政的要求,以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为就业工作目标,保证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16%。
2.2014届毕业生就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区域范围仍以河南地区和沿海地区为主(在河南地区就业学生数量占就业学生总数的50.33%,在沿海地区就业学生数量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8.23%),并逐步向中西部扩展,从传统工矿企业、制造业、建筑业向第三产业扩展;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总量较上年减少20%左右。
3.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多,路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经济下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跌,一些企业生产萎缩,效益下滑,不得不精简人员,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并不断加重,“事业单位凡进必考”、“落户限制”、“地方或行业保护”、“学历歧视”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显性或隐性政策的存在,使我校毕业生就业成本提高、变量增多、求职期延长,到事业单位、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难度增大。
4.毕业生主要通过我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实现就业。2013?度,我校组织的校内大型双选会、“春风行动”招聘月活动,地市组团招聘会和企业专场招聘会为主体的招聘活动,共邀请到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0余家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达近1.8万个,毕业生通过校内实现签约的人数占签约总人数的66.45%,99%以上的毕业生对我校就业中心的招聘组织工作表示满意。
5.201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较高。行业分布与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一致性达到75.50%;工科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文理科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在2600元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收入较高的专业为建筑学、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
6.文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继续呈现就业率高签约率低的特点,毕业生逐步认可阶梯式灵活就业;毕业生主要选择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就业,就业区域狭窄;就业涉及行业门类多,市场覆盖面广、分布零散。
相关说明
1.就业方式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规定,毕业生就业有以下七种方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者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企业和合作经营两种类型。
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考虑到统计口径的连续性,暂列入就业统计范围)。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2.就业率
(1)就业率=
(2)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3)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约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灵活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
(4)所有数据截至12月25日。
3.就业区域流向
本报告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提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域为依据进行区域分析。
地区 | 涵盖省份和城市 |
东北地区 | 辽宁、吉林、黑龙江 |
北部沿海地区 | 山东、河北、北京、天津 |
东部沿海地区 | 上海、江苏、浙江 |
南部沿海地区 | 广东、福建、海南 |
黄河中游地区 | 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 |
长江中游地区 |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
西南地区 |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
西北地区 | 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
4.就业行业分布
本报告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以及“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单位性质划分,将我校毕业生性质划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参军、升学(含出国)、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八类。
5.供需比
(1)供需比=
(2)需求统计中,对用人单位提出“人数不限”的信息,按每个专业需求5人计算;对“专业不限”的信息,将其按各专业在现有市场总需求中所占比例在各专业进行分摊。
一、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研究对象数据:2014届共毕业本科生7438人,专科生191人,在此主要选取本科生作为分析研究对象。
市场需求数据:2014届本科毕业生共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8家用人单位提供的17580个岗位需求(有效需求)。
抽样调查说明: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在对2014届毕业生人数、就业去向、需求数等既定显性就业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于7月到9月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网上调查和现场调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2014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途径、薪酬水平、就业满意度等隐性信息进行了搜集,涉及到毕业生2300余人,覆盖到本科毕业生30%以上。
(一)数量描述
1.就业率
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但各专业分布不均衡。(见表1)。
表1: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单位:%)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安全工程 | 97.92 |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 70.0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97.67 |
消防工程 | 97.9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5.77 | 广告学 | 98.15 |
矿物加工工程 | 89.01 | 自动化 | 92.65 | 艺术设计 | 98.3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78.43 | 电子信息工程 | 98.00 | 工业设计 | 97.7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86.5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95.84 | 建筑学 | 98.1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87.18 | 车辆工程 | 93.33 | 城市规划 | 96.30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75.4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8.4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90.00 |
地理信息系统 | 93.75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90.83 | 金融学 | 94.85 |
测绘工程 | 94.20 | 通信工程 | 94.17 | 工商管理 | 86.59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86.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8.78 | 市场营销 | 91.78 |
土地资源管理 | 91.49 | 软件工程 | 96.53 | 会计学 | 93.1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89.29 | 网络工程 | 96.24 | 财务管理 | 97.89 |
人力资源管理 | 86.2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92.31 | 公共安全管理 | 94.55 |
旅游管理 | 69.81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80.77 | 生物技术 | 96.23 |
应用物理学 | 96.08 | 土木工程 | 95.18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98.15 |
应用化学 | 91.38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100.00 | 地质工程 | 91.70 |
材料化学 | 90.91 | 工程管理 | 98.1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83.05 |
采矿工程 | 91.69 | 英语 | 98.75 | 环境工程 | 86.21 |
煤及煤层气工程 | 88.14 | 日语 | 92.86 | 社会体育 | 83.87 |
交通工程 | 74.35 | 法学 | 92.13 | 音乐表演 | 61.40 |
工业工程 | 83.33 | 汉语言文学 | 94.12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94.44 | 公共事业管理 | 89.86 |
2.区域流向[1]
2014届共有本科毕业生7438人,其中就业的毕业生5355人。从区域流向看,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见图1)。从城市流向看,毕业生就业的十个主要城市(除河南省外)是北京、武汉、苏州、上海、深圳、广州、西安、重庆、成都、天津。
3.行业分布
我校本科毕业生行业分布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工科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实现了很好的专业匹配,全校考研录取率达到25.52%;按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划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参军、升学(含出国)、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以及待就业等九类。
图2:2014届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二)质量评价
1.供需关系[2]
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地矿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有所下降,但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化工类等工科总体需求明显上升,市场需求空间仍然较大,2014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总体供需比超过1:3,但各专业呈现出不均衡状态。供需比最高的专业达1:6,最低的为1:1。
表2:2014届本科各专业毕业生供需比
专业名称 | 参与就业人数 | 供需比 | 专业名称 | 参与就业人数 | 供需比 |
安全工程 | 227 | 1: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11 | 1:2.5 |
消防工程 | 34 | 1:2.5 | 软件工程 | 242 | 1:2 |
矿物加工工程 | 58 | 1:2 | 网络工程 | 245 | 1: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1 | 1: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72 | 1: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78 | 1:4 | 广告学 | 51 | 1: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20 | 1:4 | 艺术设计 | 54 | 1:1.5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42 | 1:2 | 工业设计 | 31 | 1:2 |
地理信息系统 | 33 | 1:2.5 | 建筑学 | 94 | 1:3 |
测绘工程 | 170 | 1:5 | 城市规划 | 26 | 1:1.5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36 | 1: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5 | 1:4 |
土地资源管理 | 34 | 1:2 | 金融学 | 81 | 1:2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3 | 1:3 | 工商管理 | 70 | 1:2 |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 18 | 1:2 | 市场营销 | 66 | 1: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40 | 1:4 | 会计学 | 287 | 1:5 |
自动化 | 194 | 1:3 | 财务管理 | 77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130 | 1:2.5 | 人力资源管理 | 75 | 1:2.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17 | 1:4 | 旅游管理 | 44 | 1:2 |
车辆工程 | 79 | 1:6 | 应用物理学 | 41 | 1: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4 | 1:2 | 应用化学 | 35 | 1:3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73 | 1:2.5 | 材料化学 | 36 | 1:3 |
通信工程 | 89 | 1:2 | 采矿工程 | 245 | 1:3 |
煤及煤层气工程 | 44 | 1:2.5 | 法学 | 61 | 1:1 |
交通工程 | 53 | 1:2 | 汉语言文学 | 70 | 1:2 |
工业工程 | 69 | 1:3 | 公共事业管理 | 60 | 1: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1 | 1:1 | 公共安全管理 | 42 | 1: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4 | 1:1 | 生物技术 | 34 | 1:1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13 | 1:1.5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38 | 1:3 |
土木工程 | 254 | 1:4 | 地质工程 | 202 | 1:4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43 | 1:4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43 | 1:3 |
工程管理 | 43 | 1:3 | 环境工程 | 42 | 1:2 |
英语 | 56 | 1:2 | 社会体育 | 18 | 1:2 |
日语 | 25 | 1:1 | 音乐表演 | 54 | 1:1 |
2.就业期望[3]
(1)区域选择
文、管、经济类毕业生主要希望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沿海地区等区域就业,期望在北京、苏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62.45%,首位就业区域为珠三角地区,占总人数的23.12%,这与我校毕业生实际就业区域流向基本符合。在就业区域选择依据方面,毕业生主要看重发展机会、生活条件和离家距离等因素,首位因素为发展机会,有45.21%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首要考虑发展机会状况,其次为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