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级新生在哪个校区,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安排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主体下放至肇庆地区新兴县,先后创办了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和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海珠、花都两个校区,与地方政府共建5所附属学校和3个教育实验区。设有教育学院等17个教学院(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14个研究机构,开设3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学生10678人(其中本科生10444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4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96人(正高51人,副高145人),占教师总数的36.1%;具有硕、博士学位的476人,占教师总数的87.7%,其中,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到33.9%。全校先后有30多人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荣誉称号。有国家督学1人(第九届)、省督学顾问2人、省督学4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专家组成员1人;“国培”计划国家专家库专家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受聘其他大学硕士生导师8人。
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以“进德修业
为人师表”为校训。坚持“民主与科学并重、人文与自然统一”的办学理念,秉承“追求真理、关注民生、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教育师生“学为君子,兼善天下”,着力培养“人格健全、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积极实施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加快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学校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589项;本科毕业生初次与年终就业率均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十二五”期间,全校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立项国家级17项、省部级163项;发表学术论文1576篇,年增长约28%;获得省级科研奖励2项,同时产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成果。教师以课堂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等形式将其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以科研促教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连续四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
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校(园)长的培训任务,与地方政府共建附属学校和教育实验区,创新了合作共建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我校,承办广东省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项目。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校地对接、院校合作、协同育人资源,为学生培养提供了精准的需求导向、实时的实践问题和丰富的专业资源。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英国桑德兰大学、纽曼大学、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等10多个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姐妹学校协议书、合作备忘录,同时开展了“3+1”和“3+1+1”联合培养模式,拓展了具有国际视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基层,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在省内有较大影响,教师教育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获得重大突破,国际合作办学有新进展,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完成,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