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河北高考历史答案【word版本】

高考志愿助手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的演变和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和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商业的发展及特点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诗界革命

29.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A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王运动的高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要抓住关键词“1932年”“抗敌”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

31. 1980年与1975年想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

考点:中国特色*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排除AB.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33.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四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B.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C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属于干扰项,应该排除AB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A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的政治制度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m.gkzzy.com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答案】

(1)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的的社会救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博得“仁政”美誉而实施。英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圈地运动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出台。

救济方式:相同点:都有政府力量参与,起到主导作用;都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救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

不同点:中国救济办法比较单一笼统,涉及的人群比较狭小,强调刑罚的惩戒;英国的救济划分详细,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出台了专门的法律。

(2)发展:从产生原因看:战后国家动荡与*竞争是直接诱因,减少贫富差距;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1948年艾德礼首先宣布建成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从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兴起、日渐完备、1973年经危受挫、1980年缩小规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两国福利制度横向比较,第一小问从材料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主要从两国具体的国情上进行思考根本目的。比较异同,相同点从政府作用、资金来源和关注对象上思考。不同点,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体上思考。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才可得出答案。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中国古代的法律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

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标志着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开始。

说明:这些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原因是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甲午中日战争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xiandaiyuwen.com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答案】

(1)内容:改变拓跋?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有教材依托。答内容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拓跋?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儒家礼制”。答意义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一问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庙号改革

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

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

【答案】

(1)认识:提倡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国家人民的公产,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

(2)评价:在19世纪末,提倡开民智,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在20世纪初,宣传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使改革和革命两股思潮竞相赛跑,皇族内阁出台后,立宪派导向革命阵营,加速清朝灭亡;民国初年,他承认民智低下的事实,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默许,但并不认可袁世凯用帝制取代民国。严复是一个学贯中西、尊重国情、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维新变法运动.严复

47.【历史??选秀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15分)

材料

1981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

【答案】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难以维持;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英、法、德等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霸权主义的奠定;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形成。

(2)原因: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并没有给予他全力支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共和党的挑拨导致公众舆论压力巨大;英、法操纵巴黎和会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

【解析】

试题分析:答背景和原因都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答第一小问背景,要从一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美、欧、俄国三者状况。答第二小问原因,需要从美国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考点: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教授会,规划各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

【答案】

(1)原因:受国外大学管理办法影响;国内大学校长独揽大权。

(2)特点: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把西方大学管理方法引进中国;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让各位老师参与其中;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组织选举产生各教授会,规划各的教学工作。

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试题分析:在必修教材新文化运动就涉及到严复,大大降低试题难度。答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答特点和贡献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一问组织答案即可。尤其要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思考。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文化运动.蔡元培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答案解析,河北高考文综答

河北高考文综难不难,河北文综试卷答案解析

河北高考文综卷难不难,河北文综难度系数及

河北高考文综卷难度难不难,文综试卷真题答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真题答案解析及点评(WOR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难度偏低,文综试卷难度系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答案

河北高考文综难度解析及文综试卷答案点评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答案word版本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