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录取通知书查询,通知书什么时候发为什么还没收到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院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占地面积1550余亩,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
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着力培养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
学校紧密围绕湖北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工与制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重点产业,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学科专业面向重点行业、服务地域经济发展。设立了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体育课部。开办34个专业,80%以上专业与湖北十大支柱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其中:
信息与通信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00余人,生师比为17.7:1。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
人才培养
学校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应用型”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改变传统“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知识结构,实施“六模块”(理论教学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个性发展模块、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和综合教育模块)人才知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条件
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群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每年约投入充足资金,按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84个,其中,公共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12个,专业实验室58个。目前已与武重集团、中冶南方、人福医药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128个,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9个。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学生先后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等。
近三年,学院学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近700人次,学生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搬砖学子”学子马晓剑荣,全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6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品学兼优学生张娟、命运坎坷但内心坚韧的优秀学生张琛、“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自强不息的网络写手”管飞扬,翻译国际畅销书的“蹭听学子”姜胜利,收到8所外国著名大学读研录取通知书的王冯骏子、养鸽创业的吴锦阜等几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创建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了优质的校园品牌。学校“华夏讲坛”每年邀请多位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校体育舞蹈队多次获国家级比赛冠军;由在校生组建的赛艇俱乐部乃全国同类高校中首创。
学校开办有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汽车文化节”、“华夏杯”系列球类比赛、“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设立院级志愿服务队7支、系级志愿服务队10余支,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70项。“电脑维修队”、“义务献血”、“关爱老人”、“外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以“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工作重点,以提升工作质量和细化工作要求为保障,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立体式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了就业工作的开展。现建就业实习基地百余个,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2%左右,协议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愿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学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免费考研辅导、考研专用自习室,出国学习咨询服务等)。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了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实行“一帮一”资助贫困生;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设立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社会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等系列资助措施,已经形成了“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资助模式各级各类资助。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开通网上办事大厅为学生现场办理学籍、证件、户籍等事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消防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大中专院校“十佳文明寝室”及“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