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2024年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通知书查询什么时候可以收到
专业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 |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录取批次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6 | 606 | 605 | 一批 |
机械类(高校专项) | 2016 | 612 | 612 | 一批 |
土木类 | 2016 | 630 | 615 | 一批 |
电子信息工程(高校专项) | 2016 | 603 | 600 | 一批 |
通信工程 | 2016 | 614 | 609 | 一批 |
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她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党委书记蒋昌忠教授,校长段献忠教授。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4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在湘高校第一,并稳居部属高校第一方阵。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53人,“*”学者13人、“*”特聘、讲座教授、青年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湖南省“*”学者6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5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近1400项,其中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SAE方程式赛车新秀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冠军等。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得"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总分第一名,并获得唯一特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三项。在国际上,有本科学生获得了有全球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iF DesignAward)和全球设计界公认最高奖项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DotAward);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金奖等。
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与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5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目前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近十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奖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湖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6项、二等奖60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