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大一新生军训安排和新生军训项目和时间

高考志愿助手

山东协和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山东财政支持的本科“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创建于1993年,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校园占地1480亩。

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部(思政部)等10个二级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1个,普通专科专业40个,形成了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一、地理环境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资源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风光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我国的经济文化大省。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达5.94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省份前三位。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孔孟之邦、礼仪之乡。

济南是山东省会、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工业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4600余年的建城史,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美誉,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是象征中华文明起源的龙山文化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济南地处南北东西交通枢纽,登泰山、上京津、游青岛、访孔府,皆可实现1-3小时之内抵达。

省会济南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所在地,蕴含丰厚的办学优质资源。便于学校利用这一优势,获得信息咨询、开拓交流渠道、争取上级支持,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济南拥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知名高校,便于学校利用这一地缘优势,聘请从知名高校退休的专家教授学者来校工作,引进和聘用知名高校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习吸收知名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济南是全省新文化传播的首选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汇融合的广阔平台,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便于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实践育人,使学生在文化环境中受到感染熏陶,提高全面素质。山东协和学院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实现了内涵建设的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清晰,形成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确立“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的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形成“和合”向上的校园文化。

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高等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以技能型高职教育为辅,积极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工、医、管、文、教育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济南,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办学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民办高校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质量为关键,以就业为目的,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投入为支撑,以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条件完善,教学改革领先,教学质量高,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以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居于全省民办高校领先地位,跨入全国民办高校先进行列,在省内有较高声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办学优势与特色坚持诚信办学,开展社会服务,树立良好社会信誉;坚持开放办学,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坚持质量立校,遵循“两个规律”,取得丰硕教学成果;坚持专家治校,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构筑“宝塔型”体;坚持人才强校,建设“三支队伍”,凝聚高素质人才;坚持特色兴校,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素质教育,推行“和合”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三、办学条件完善,具备本科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62万余册,有图书资料管理自动化系统和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是“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字书馆示范单位”。实验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医护实验实训中心、汽车实验中心、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9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58个实验室。医护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山东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标准改建提升。

四、师资力量雄厚,聚集大批教学科研管理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以师资队伍为发展关键、管理队伍为发展基础,走人才强校之路,实施名师化、双师化、硕士化“三化”人才工程。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6.5%;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得者4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5人,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3人;有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均是多年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院长盛振文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党委书记王桂云教授是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3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最美女性”。

五、学科设置合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工学等主体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医学等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扶持建成时间较短、基础较弱的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植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争取创建新兴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考核评估制度,适时增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调整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学科和专业,使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工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和资源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

目前,学校拥有18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财政支持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学校护理专业(本科)全国排名第十位,评为五星级、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根据就业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我校专业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达到98.71%,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六、坚持质量立校,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高等专科教育评估,成为山东省第一所通过两部委评估的高职院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4月,顺利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考察,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主持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133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68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荣获中国解剖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先导,在行业、企业的参与支持下,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从调研结果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构建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走产学结合之路,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先后与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澳柯玛、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136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打造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直通车”。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近两年,涌现省级先进班集体15个,省级优秀学生39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0名,1名学生获得“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

七、真诚服务学生,努力培植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并实施具有“协和”特色的“11611”就业工程。

第一个“1”,是以实施“一把手”工程为统领,强化就业组织领导。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主要领导为就业第一责任人,落实目标责任制,实施全程领导监管。

第二个“1”,是以落实就业“一对一”指导为抓手,实现全员参与就业指导。推行就业导师制,遴选有经验的教职工及校企合作单位相关人员、校外专家、社会成功人士等担任专兼职就业导师,形成以教职员工为主体、校外人士为补充的就业导师队伍,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有导师提供就业指导帮助。

“6”,就是以推行“六个结合”为载体,打造学生就业广阔平台。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理念,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形成了各项工作立足学生就业、服务学生就业的“六结合”工作局面。

一是专业建设与就业结合。按照经济社会需求,采取“关停并转”措施,灵活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就业专业对口率。

二是教学改革与就业结合。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健全创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是校企合作与就业结合。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高新技术、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就业与企业的结合。

四是德育教育与就业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注重显性课程教育,认真落实思政课学时,努力增强其实效性。聘请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周总理的秘书纪东将军、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为我校德育导师,参与编撰《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开展优秀中华文化传统进课堂活动。注重搞好隐形教育,把职业素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校园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感恩、奉献、敬业”精神。注重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五是创业教育与就业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探索职业规划明确化,专业教育层次化,创业培养精细化,跟踪服务常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合理确定创业方向、创业路径。成立创业学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条件,拓宽创业平台,组织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培训,使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这一做法在2013年山东省创业创新工作会议上交流,是全省教育系统进行大会交流的3所高校(另两所是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之一,也是唯一一所民办高校。

六是社会服务与就业结合。学校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从2005年起义务培训乡村医生,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开展“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的高校。10年来,累计培训乡村医生26000余人,使参训地区百姓从中受益。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促进了学校与基层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友好交流,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第三个“1”,是以构建“一整套”服务体系为平台,提供就业立体化保障。构建由就业困难帮扶机制、就业信息咨询机制、就业人才推荐机制、就业单位审查机制、就业发展跟踪机制组成的指导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就业指导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工作制度化、就业推荐规范化、就业信息网络化。

第四个“1”,是以提供终身服务为理念,对学生就业负责一辈子。一次就不了业,学校再推荐;二次就不了业,学校继续推荐;三次就不了业,对工科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利用我校是山东省职业技能人才鉴定基地、OSTA考试中心、中国人文医师协会山东省考试站的资源优势,让其免费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再掌握一门从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对临床医学类学生,实行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发展培训等“三位”一体的从业培训,确保能上岗,干得好。每年接受召回培训学生300余人,接受岗位提升培训学生500余人,接受岗位提升培训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同样提供跟踪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质量。

近3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8%以上。到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大医院和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澳柯玛、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即被这些单位录用。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就拿到月工资1600多元,有的刚参加工作,月工资即达到4600多元。许多学生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八、文化氛围浓厚,造就以文化育人的优良环境

学校重视文化育人,以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目的,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协和校园文化。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以*为根本,开展“育人工程”,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设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校园整体布局,启动“学院人文景观建设工程”,在校园布置名人雕像、艺术雕塑、格言警句,搞好道路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的设计,培植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搞好校园绿化建设,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树成荫,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建设了学工在线、灯塔??大学生思政教育网、乡村医生培训网等特色鲜明的主题网站,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安全责任制。学校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建设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精心组织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论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晚会、运动会、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省和全国性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了文学社、艺术团、英语俱乐部、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占8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制定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考核办法》、《学生文明公约》、《礼仪规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九、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全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有铨教授,山东建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崇杰教授,山东政法学院院长、法学专家李玉福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高英茂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济南大学魏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到学校讲学,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水平。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开展了包括合作办学、学者互访、合作科研以及资料互换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与教育交流,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局面。

十、恪守诚信办学,赢得广泛社会声誉

学校把诚信办学当作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强校之魂,真诚服务师生、真诚服务社会,坚持诚信招生,不作虚假宣传、不作虚假承诺,保持民办教育的良好声誉。2007年,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唯一代表作“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经验交流。

学校真诚为学生排忧解难。建立健全了“优、贷、奖、助、补”以及社会资助并举的资助体系,设立了“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可以先注册报到,再通过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自由申请。

学校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成为全国首家开展“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的高校,自2005年开始连续10年举办127期,为全省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6000余人。这一惠民善举,得到国家卫生部和山东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学校与齐鲁晚报连续9年联合举办“助考生一‘笔’之力”大型公益活动,为全省高考学子免费提供放心文具320余万套。

学校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5A”级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诚信建设先进院校”“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称号。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连续6年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被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中国10佳职业院校”,被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30佳品牌单位”。被高层科研机构评为全国民办高校2010年度综合实力前10强第4名、专科层次第1名。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国第18、21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介绍,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百强中的前8强;在中国医科类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1名。1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我校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山东省此次获评的3个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实现了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教育部发文公布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我校荣膺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山东协和学院入学考试,入学指南,开学时间

山东协和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及生活费标准

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录取通知书查询,通知书

山东协和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

山东协和学院录取分数线_历年文科理科分数

山东协和学院综合排名,山东协和学院全国排

山东协和学院大一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和新生

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最好的专业,山东协和学

山东协和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带空调,宿舍内部

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EMS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