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升初实行就近入学仨月 划片入学怎么教

高考志愿助手

目前,小升初新政已实施三个月,面对横向比较相对均衡,但班级内部却有所差异的现实,公办校的老师们是否已适应了这样的“新常态”,又是否找到了应对办法呢?近日,记者深入天津多所中学进行了走访……

对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每一次升学制度的改革都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今年3月,市教委公布的小升初新政,更是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政规定在小升初方面,取消一切与升学相关的选拔性考试,各类竞赛证书、考级证明等彻底与升学脱钩。同时,把所有公办初中(含优质初中)全部划入学区片儿内实行“划片儿”就近入学,让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随后,各区县教育局都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新政实施细则。而备受关注的“市内六区”公办初中,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摇号”政策,即先征求小学毕业生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将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由于所有优质初中同样遵循该政策,这也就意味着,优质公办初中向区域内所有孩子都敞开了大门,各公办初中校的生源实现了基本“均衡”。

生源均衡了,老师们怎么看?

据了解,通过“摇号”政策,目前每个区域内的初一生源基本处于均衡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优质校还是普通校,都有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那么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优质校和普通校的老师们有何感受呢?

优质校老师:习惯不同导致孩子差异大

11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新华中学,与初一的孩子们一起上了一堂数学课。课上,数学教师阎志敏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着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大家注意一下,看这里……”与紧凑的课堂环节设计同样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几次轻敲黑板的重点提示。“现在上课,有必要进行几次重点提示来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下课后,阎老师告诉记者。

在与多名优质校教师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学校“摇号”招生后,不少老师遇到了“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对于这些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优质校老师们来说,这样的事情在他们曾经的教学生涯中并不常见,“的确,以前上课不会这样。曾经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用何种方法巧妙地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现在,在关注这些的同时,我们还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遇到重点内容,要首先进行提示,让大家注意,再进行讲解。”另一所中学的初一英语老师高原(化名)告诉记者。不过她也表示,如今学生们的表现已经越来越好,“刚开学时,讲一会儿我要停下来说说课堂纪律问题,现在我只需要用眼神重点提示一下没有跟住老师的学生,或是高声说两句大家注意,学生们就明白了这是重点,而且现在这样的情况一般一堂课不会超过四次。”

之所以会出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老师们普遍认为是因为学生们在小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有的学生有整理错题的好习惯,可是有的学生却不会。即使现在我们要求大家要整理错题,有的学生还是做不好。其实这就是一个习惯,以前没有养成,现学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如此。”一位来自优质校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

除了学习习惯,交流中,老师们还重点提到了家校配合的问题。高原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例子:开学后她发现班上有个学生的作业总是由家长代写,便把家长请到了学校,之后家长向她道出了实情,“老师,我们孩子就不愿意写作业,可是我又怕您第二天说他,所以我就帮他写了。”面对一脸诚恳的家长,高原一时无语。“现在在家校配合这方面可能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高原表示。

普通校老师:全班学习氛围整体提升

告别了几所优质校,记者又走访了几所普通公办校。这些曾经在百姓眼中知名度和关注度可能不及优质校的中学,在这一轮小升初招生改革后,面对新的生源,老师们又有何种感受呢?

出乎记者的意料,对于“对比过去,现在最大的感受”这一问题,不少普通校老师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现在基本上不会再用过多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甚至有位老师开玩笑地跟记者说:“优质校的老师们讲课是一把好手,但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肯定不如我们经验丰富。”

的确,如果说优质校的老师们正在面临来自学生管理上的难题,那么普通校老师的问题则多是来自教学方面。对于班里有了相对比例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们也不轻松。“老师们压力大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面对如今区域内各校生源已基本均衡的现实,谁也不想落在后面,毕竟现在大家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普通校的老师恨不得学生们能有个更好的未来。”一名来自普通校的老校长表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解难题”“吃小灶”。即使是这样,普通校的许多老师依然干劲儿十足。

此外,在老师们看来,初一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学生们之间的影响更为重要。比如班级里几乎都是调皮的学生,个别孩子自然也变得调皮起来,倘若班级里有很多认真听讲、刻苦钻研的学生,那么调皮的孩子自然也会向这些孩子学习。所以,每个班里都需要有好学生??这是普通校老师们的共识。“现在每次上课,我发现孩子们的眼中都充满了求知欲。”和平区一所普通校的数学老师郭菲菲(化名)告诉记者,这种求知欲往往是老师们最看重的,因为它不仅能反映出学生整体的听课状态,更是对老师的一种肯定与鼓励,“看到这样的学生,我们会很有成就感。”

家长理性了:培训班未见报名潮

小升初新政实施后,无论是优质校还是普通校的老师,都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累”。那么相对于老师们的“累”,家长们的感受又如何呢?通过走访,记者发现,无论孩子通过“摇号”这种随机方式进入哪一所学校,经过最初的兴奋或是不甘后,家长们都在逐渐趋于平静与理性。在这种情况下,曾有人估计的“培训机构将迎来新初一报名大军”的现象并未出现。

李先生的儿子曾经就读于天津实验小学,在今年的“摇号”中,被分到了一所普通校。对于这个结果,李先生曾经苦恼了整个夏天。但是开学后,当发现儿子的班里也有许多优秀的孩子时,李先生释然了。“儿子说班里有好几个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平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大家都喜欢问他们,而这几个孩子也特别热心肠,很喜欢帮助其他同学,这让儿子很高兴,同时,也知道认真读书了。”孩子的变化,让李先生多少有点儿意外,“也许这就是‘均衡’带来的变化吧。其实,本身我们也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既然现在每个孩子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当家长的反倒是想开了。”李先生说。

采访中,不少家长都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原本预计的“初一报名潮”并没有在培训机构出现。提到今年“新初一”的招生情况,天津几家大型知名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在与多名初一家长的交流中,明显能感到开学前他们多数人很焦虑。但随着开学后,孩子为家长带回的学校情况的反馈,家长们普遍都是心里有了底。所以,并没有出现大批来报名的家长潮。”天津大型培训机构??华英学校校长李忠表示。

课堂上,讲课的老师只有一位,需要照顾的层面却很多。那么面对班级中学生整体素质确有差异的现实,“课程怎么上?学生到底如何教?”成为摆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难题。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所有的学校也都在摸索中不断尝试。

新情况催生新探索??

怎么让孩子学得好?他们这么办

探索1

“走班”教学:对每个学生进行最适合的指导

每周五下午,在河西区卓群中学都有着一次学生的流动潮。这时,学生们不再按照行政班上课,而是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被分为不同的临时班级,这样的现象被称为“走班”。“新初一的孩子们学习能力不一样,遇到的困难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A、B两个组别,然后把相邻两个班A、B两组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老师们会开展有针对性地辅导。”卓群中学教务主任张?介绍说。

同时,记者从41中了解到,该校每周也有三次“走班活动”。“这种‘走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要把学生分为快、慢班,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类型,把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分别进行指导。而且我们主要利用的是校本课程的时间,正常的校本课程就是‘走班’进行的。”校长袁滨渤表示。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小升初新政实施后,类似的“走班”模式已成为不少学校的选择。面对记者,多名校长都表示,这也是目前条件下学校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创新之举”。

按照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开设重点班,所以虽然明知道新生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学校里仍然只能平行分班,为的就是均衡。“之所以进行‘走班’,目的就是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差异,这是事实,但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孩子成长的‘参照物’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袁滨渤说。

虽然,“走班”在初一新生中颇为流行,但学校领导们也坦言,实施前压力很大,“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认为我们是在给学生们‘贴标签’,所以刚开始时学校只能是试探着来。”有校长说。但是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受访的学校都没有收到过来自家长的异议,相反的,不少家长认为这样的方法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探索2

分层实施:“导学案”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天津不少初中都实行了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在此次小升初新政实施后,面对同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派上了更大的用场。

11月15日,在郭菲菲老师的数学课上,记者看到了学生们每人一份的“学生导学案”。在这份“导学案”上,郭老师不仅列出了学习目标、各知识要点,以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还特意为学生分出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板块。

据了解,这份“导学案”在上课的前一天就已经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提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课上,郭老师的授课内容也是随着“导学案”的脉络而来。“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知道了哪些是自己一看就懂的,哪些是不懂的。有些学习能力很强,已经在预习中完成自学的学生,我们允许他可以去探究更深的问题,并不需要整整一节课都跟着老师。当然,如果遇到重点和难点,我一定会提示所有学生注意。”下课后,郭菲菲为记者介绍说。

“导学案”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此。采访中,记者从不少学校看见了“导学案”上的分层作业。“一星题是基础,所有同学都应该会,二星稍微有点儿难度,我们也会鼓励学生们都做。而三星属于级别较高的习题,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高原说。

除了使用“导学案”和分层作业外,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小组互助式的教学模式。“我们会把全班学生分成十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都会有成绩较好、成绩一般的学生。课上,在教师的引领下,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或小组探究完成学案内容。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马上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而学得快的学生在‘指导’其他同学学习的同时,也是自身成长的过程。”新华中学初一班主任冯艳荣介绍说。

探索3

精兵强将:“优中选优”打造师资最强阵容

面对“新问题”,除了在教学上努力找寻应对方法外,记者还发现为了这拨儿“新初一”,不少学校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力求打造师资最强阵容。

“今年我们为‘新初一’配备了一名有着多年德育经验的主管领导,年级组长是刚刚交流学习回来的骨干教师,任课老师虽说是老中青都有,但都是‘优中选优’。”41中校长袁滨渤表示。不过她也坦言,因为之前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新初一”的老师不仅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还要担起为学校总结可供今后使用的经验方法的工作。

在打造师资“豪华阵容”的同时,记者发现不少学校还对两种老师青睐有加,一种是年轻教师,一种是交流教师。

作为卓群中学的学科带头人,语文教师夏青从这个学期开始,将在新华中学度过三年的交流学习生活。到新华报道后,校领导把她分到了初一年级,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夏老师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而袁滨渤也表示,之所以选择一位刚刚交流回来的老师作为年级组长,就是因为这位老师不仅了解原来41中学生的特点,也了解其他层次学生的需求。

此外,这个学期,还有不少年轻教师进入到“新初一”的岗位上。比如,卓群中学95%的“新初一”老师都是这两年刚刚大学毕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对于记者提出的“新教师是否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教务主任张?表示,对于这一届新生如何教的问题,新、老教师都没有经验可循,都是从零开始适应。对比老教师,没有条条框框的新教师适应得相对更快。“而且新老师比较年轻,基本没有家庭负担,全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责任心和荣誉感都很强。开学两个多月来,家长们对这些老师的评价非常高。”张?说。

专家建议

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

解决新问题形成合力

对于正在实施的各种应对方法,多名受访校长表示,无论是分层教学、“走班”上课、还是选用交流教师、年轻教师等,目前都只是尝试,即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新的小升初政策下,到底该如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认为,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教育科研部门的共同努力。

肖庆顺表示首先在政府层面,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推动学区片内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升普通校的教师队伍水平,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的差距。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建立有效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加大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力度,扩大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同时,作为学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新的生源和教育现状,不能失去信心,只抓部分所谓的好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成长负责。

(2)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由于来自片区内的不同的小学,初中一年级班级内生源不均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差距较大,是影响教学的重要问题。教师应通过调查、与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

(3)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完成最基本的要求,达到最低标准;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要求在完成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对于学习层次高的学生加大深度和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层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进行灵活调整。

(4)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班级内利用学生之间差异,实施合作学习,一个小组内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组成,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5)加强片区内的合作教研。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加强片区内在教研等方面的合作,开展同课异构等片区内的教学交流,实现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最后,教育科研部门应针对小升初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探索解决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教师提醒

卓群中学语文教师夏青:

孩子落后家长别急家校配合事半功倍

初一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不同、学科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刚刚进入初一的新生家长会尤为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成绩的波动也会特别牵动家长的目光,个别家长甚至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对此夏青老师建议:

其实孩子成绩的暂时落后跟基础薄弱有关,家长们可以主动跟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建立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孩子的薄弱环节,找准知识链条的衔接处、部分知识的断层处,解决问题的能力瓶颈……然后家长与孩子制订计划,一起进行有效的单项突破,尽快跟上“大部队”。因为新学期刚刚开学不久,知识累加还不多,很多能力都是在培养的萌芽阶段,家长们要有信心,帮助孩子尽快弥补。

暂时落后的成绩往往与学习习惯紧密相关。孩子每日在学校主要以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在家的课余时间就一定要做到有效的落实和系统的复习,否则,不仅会遗忘,更会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有漏洞,不能衔接,能力建立不起来等严重的后果。此时家长有必要与科任教师建立紧密的联系,主动沟通,依靠老师,配合老师,把最近的知识漏洞先补上,从当下做起,领会每日重难点,查漏补缺。如果能够做到预习知识,走在老师前面,做到心中有数,则会进入良性循环,效果更好。

最后,家长们还可以掌握一些科学用脑常识,例如对文科知识的放声诵读,对理科错题的举一反三,对成单元、成系统知识的归纳小结等,都会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