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儿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教案4篇

高考志愿助手

第1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油和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幼儿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教案4篇

2、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瓶水、一瓶油、一根筷子、一张用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海鸥头饰一个;图示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小海鸥:小朋友们,昨天海上有一艘油轮漏油了,漏下的油都留在了海水里,同时出示油和水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油、水的颜色,他们的共性??流动性。   

2、出示图片请幼儿进行猜测,油到了水里会出现以下那种现象:①油在水上面  ②油在水下面  ③油和水混在一起   

二、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请你去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   

4、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不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对了吗?   

三、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小海鸥:可是海上经常会有大风大浪,当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呢?请幼儿进行猜测   

2、两名幼儿上前示范,用力搅拌油和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3、请所有幼儿操作:你也去试一试,到底是不是这样? 4、 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就像海上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这次你们猜对了吗?   

5、小海鸥:这些浮在水上的油把我们住的海水都弄脏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叔叔阿姨们现在把这些油都打捞起来了,海水又变干净了,现在我该回家去了!   

四、延伸 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2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纸落得快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教材分析:

“怎样让纸落得快”这一活动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幼儿几乎每天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习惯玩纸,通常把纸用来折、画、撕、裹,却没有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妙。结合这一点,我选择了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大班幼儿对科学探究欲望很强烈,喜欢追根问底,我们班的孩子就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并且他们也希望能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来解决问题,而本次活动正好提供了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加重、变形,进行实践、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让纸落得快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探索、观察、比较中获得进步。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

活动准备:手揉纸若干,沙包。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玩“纸片落下来”的游戏。

1、导入: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两张一样大小的纸,呆会儿呀我们就要和这些纸来做游戏了,那在做游戏前,老师有个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两张纸的边和边对齐,整齐地叠在一起,用一只手拿着,然后松手,看看纸是怎样落下来的。

2、幼儿游戏。

3、提问:先把两张纸放在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下,谁来说说你发现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

二、提出问题,猜想讨论。

1、提问:哦,松手的时候两张纸是同时落下来的,好现在赵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那能不能让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2、幼儿讨论。

3、幼儿预测。

幼儿:有的说:“把两张纸松手后,把其中的一张纸抓住,然后再放手。”有的说:“一张纸放积木,一张纸放打火机,这样放打火机的那张纸就会落得快一点。”

三、引导幼儿分层探究: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让纸落得快一些。

1、交代要求。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的方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就要请我们小朋友自己去试一试了,这里呀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沙包,请沙包帮忙,能让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吗?那么在实验前,我也有个要求:呆会儿比的时候,为了观察的更加清楚一点,我们可以站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可是要注意安全。然后像刚刚游戏时一样用一只手拿着,松手的时候注意观察两张纸哪张落得快。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教师: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

教师:好现在让纸和沙包都先休息吧。谁愿意来介绍你是怎样来做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是沙包的那张纸落得快?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上加了东西,可以帮助这张纸落得快。

(二)探究变形的方法让纸落得快一些。

1、提出问题:那如果没有沙包帮忙,只有两张纸,你能让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吗?有什么办法? 

2、幼儿猜测。

3、幼儿实验。

4、幼儿交流。

教师: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

四、总结、延伸。

教师:通过两次实验,我们发现纸上加了东西,可以帮助纸落得快,而让纸改变形状后,也可以让纸落得快,那为什么只要改变纸的形状,它也会落得快呢?请我们小朋友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答案,一起去解决。

第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怎样吸水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比较其吸水特点。

2、结合经验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料水盆5只、擦手毛巾5块、10只小篮子(分别放滴管、海绵、木块、手帕、弹子、塑料碟子、餐巾纸等材料)、记录纸和笔人手一份。

2、15只小盆子、15只刻度杯、5蓝材料(海绵、木块、手帕、餐巾纸)、记录纸和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实验探索:哪些物体能吸水

1、师:小朋友,桌面上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幼儿用滴管将水滴在不同的材料上,观察结果。)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2、再次操作:现在请小朋友继续去玩你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到底哪些材料会吸水,哪些材料不会吸水,并到前面篮子里拿记录纸记录下来,用两种不同的标记表示。

3、师幼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

4、组织幼儿讨论:你还知道什么材料能吸水?什么材料不能吸水?

二、实验探索:哪些材料吸水多

1、幼儿三人一组在篮子里选三种材料做实验,可以把三种材料同时放在三只一样多水的量杯里再捞起来放盆子里,观察它们各自量杯里剩水的多少并在标记图上记录。

2、展示记录纸,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情况。

3、教师小结:各种材料吸水的快慢、多少不同,并且还与材料的多少、大小有关系,以后我们再来做实验。

三、利用物体的吸水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许多材料能吸水,又知道了有的材料吸水多,有的材料吸水少,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问题。

(1)我不小心把一杯水翻在桌上了怎么办?

(2)夏天游泳时耳朵进了水又该怎么办?

(3)雨后,走廊里有许多积水,谁能快速将积水清理掉?

2、小朋友真聪明,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多想想,多试试,你们会越来越聪明。

第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沉沉浮浮

活动背景

“水娃娃漫游记"的主题正在进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记"的游戏时,积累着关于水的经验,也生成了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孩子针对“铁在水里会沉下去的”经验,提出了“为什么铁做的船会浮在水面上呢”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次集体探索活动。

内容与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个大玻璃缸和若干个大水桶。’

过程与指导

一、在幼儿园里收集5种东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园中、操场上寻找,并努力做到与别人不同。如看见别人在花园里捡鹅卵石,自己就去捡树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东西,丰富多样。

二、假设沉沉浮浮

老师:前一阵子,我们一起玩了许多水的游戏,昨天,我们每个人又在幼儿园里找了5样东西,现在我们来告诉大家,你手上的5样东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来的?    幼儿讲述,老师记在白纸上,记录方式是幼儿认同的。

??其中,同样的物品不再重复。有不同意见的在旁边打个问号“你们同意吗?"“有人反对吗?’’引发孩子的思维冲撞。

三、验证假设

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把这些问号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尝试有问号的物品的沉与浮)

幼儿:(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来)你让它灌满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来)啊,它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积木)啊,是浮起来的。用手揿到水底……啊,还是浮上来的。是的呀,木头积木就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样子就浮上来了。(我来试试)啊,浮起来的。擦掉问号……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师(小结):其实啊,有的东西在水里,这个样子是沉在水里的,那个样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铁和船……

??传达相对的观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

1、老师:你有没有办法将你手中的1件东西在水里改变它原来的样子吗?想办法改变它在水里原来的样子(重复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思维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也可以一个人去试试,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尝试。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让孩子认识自己无意识的行为。

3、说说自己的实验,并展示自己的记录。

??其间,老师不断总结。如:××泡沫板原来是浮起来的,在它上面加了鹅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鱼儿:我的塑料袋本来是浮起来的,我加了鹅卵石,又加了积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塑料袋积木会沉下去吗?我们试试。

众幼儿:没有用的。为什么?

幼儿1:那是因为,帮忙的东西和它是一个样子的……对,就是浮的东西一定要请沉的东西帮忙。

老师(小结):是啊,要改变一件东西在水里的样子,一定要请一件和它不一样的东西帮忙。

??在得出一个结论的基础上,再引发一个更深而正确的认识。

老师:拿一个纸盘,(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块橡皮泥帮忙(把一块小的橡皮泥放在纸盘里,纸盘没有沉)它沉了吗?怎么回事?

幼儿: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

老师:(轻轻地重复,以反问的语气,引发孩子对这句话准确性的质疑)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重音放在“盘子"两个字上),.

幼儿:放上去的东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盘子)浮上来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同意吗?很好。

4、比较熟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了解沉与浮的另类现象中,认识更广阔沉与浮的现象。

老师:你们刚才让一样东西改变它原来的样子,都请别的东西帮忙的,我现在……

幼儿:(抢先)我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几个洞。

老师:哦,她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吗?

幼儿: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进去了,水很重,水帮了忙了。

老师:啊,你还是请水帮忙了。我现在不请东西帮忙。这是一同事互动

很喜欢应老师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来传递给幼儿知识。的确“邮票”的功能是明显的,其内涵则更丰厚,所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来开发,从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可以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邮票上的图案、邮票上的数字、邮票的使用过程、邮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邮票"为线索,将引出的众多问题,设计成教学活动,并以主题系列形式展开,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多途径地培养幼儿综合学习的能力。

看了应老师的活动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动也是主题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机会与之切磋。

由于本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欣赏邮票、尝试制作模拟纪念邮票,我们就将活动分成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物品一观赏邮票及相关物品一寻找我们的问题一展开讨论、征集答案(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争议小的问题)

2.欣赏集邮本一集体讨论一共享经验

这里教师预设的问题有:    .

我们看到的邮票和平时信封上的邮票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从邮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图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

孩子们补充提问可能有:

这些邮票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为什么有的邮票是四张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没有把它贴在信封上?

为什么爸爸让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讨论之后,师生共同小结:很多邮票是将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图案,把它设计在邮票上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它。人们把前阶段域学习中,幼儿个别探索实践,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师组织了集体活动。

首先,教师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带问题开展“假设沉沉浮浮"的活动。教师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孩子中来,回孩子中去",创设积极互动的好时机。时而www.qinzibuy.com幼儿接纳同伴的想法;时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儿争执,思维的碰撞在此萌发;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质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养;一个互动学习的契机也在此产生,向同伴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最后,面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采用集体验证的方法,这为后面个别试验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变物体原状"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幼儿带着新任务,有的幼儿迁移运用了前面的实践方法、记录方式;有的幼儿则自己创造;也有的幼儿观察模仿同伴,幼儿个个积极思考、操作、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一).幼儿小班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教案反思五篇

第1篇、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查看更多

。再次交流分享时,教师娴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组织策略,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时地调整与应对,较好解决点面问题,一个幼儿介绍,教师及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幼儿,再次创设生生互动,有效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接近尾声,教师预设“熟鸡蛋的沉浮”,是教师再次寻求突破,引发幼儿更多创意的又一举措。

应该说“沉沉浮浮"是一节传统常识课,但此次活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的素质、教育艺术让观摩者赞叹,幼儿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学素养同样让观摩者感到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