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扫盲日主题是什么

高考志愿助手

国际扫盲日主题是什么

9月8日是世界扫盲日。现在虽然文盲已几屈指可数,但是,一些生僻字却难倒一大批有文化的人。特别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给孩子取名时下足了功夫,不仅难倒了别的家长和童鞋,也难住了老师。今天,我们也给生僻字来一次大“扫盲”,以后出去,咱也可以显摆显摆,瞧瞧,咱可是有文化的人哪!

国际扫盲日主题

2005年:文化与持续发展

2006年:识字保持社会发展(Literacysustainsdevelopment)

2007年:扫盲与健康(Literacy,keytogoodhealthandwell-being)

2008年:扫盲与健康(Literacyisthebestremedy)

2009年:识字增强能力

2010年:扫盲与妇女赋权

2011年:扫盲与和平

2013年:服务于21世纪的扫盲

9月8日是联合国[微博]国际扫盲日。每年的国际扫盲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会颁发“国际扫盲奖”,奖励那些对识字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今年,来自孟加拉国、乍得、科特迪瓦、印度和纳米比亚5个国家的国内组织分别获得了2项由韩国政府于1989年出资设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宗王扫盲奖”和3项由中国政府于2005年出资设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每个奖项得主将获得2万美元奖金以及证书和奖章。

今年的国际扫盲日主题是“服务于21世纪的扫盲”,强调扫盲是对话、交流、融入新的互联网社会的首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扫盲”一词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所说:“扫盲绝非仅仅是一项教育优先的工作。它是大有可为的投资,是21世纪新的种种扫盲的第一步。”

21世纪的扫盲工作不应局限于识字教育,文化、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都需要“扫盲”。放眼全球,不少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扫除各个领域的知识空白,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科学普及率。

法国:博物馆担当“文化扫盲”主力

在法国,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地等,充分发挥了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即“文化扫盲”的功效。以博物馆为例,作为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法国政府非常看中其国内45个国家级博物馆、1200个地方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让各类博物馆普遍坚持低价政策,以便让所有的民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博物馆实行多种形式的门票优惠政策,吸引最广泛的民众走进博物馆。如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卢浮宫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春季组织“博物馆日”活动,博物馆免费迎接观众参观。为了鼓励年轻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博物馆还规定,25岁或30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打折门票,如在罗丹博物馆,25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半价票。

在促进文化普及的同时,法国政府还特别注重“文化民主”,即让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文化活动,尤其是让那些在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居住地点处于不利处境的人也能获得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由法国文化部与法国国家社会融合和机会均等协会联合举办的“时光之门”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考虑到法国青少年享受文化方面的不平等性在假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时光之门”活动优先针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年轻人。每年暑假,法国各地的69家文化遗产单位面向少年儿童开放,邀请他们参加历史、考古、文学、建筑、戏剧、音乐、电影等多项活动,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使法国人养成了爱去博物馆、喜欢参加文化活动的良好风尚。据统计,法国6500万人口中,有5200万人至少每年参观一次博物馆。

奥地利:把音乐列入义务教育

奥地利被誉为“音乐之国”,其国民的音乐普及程度很高。毫不夸张地说,音乐已像面包、沙拉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除了悠久的音乐传统,对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与普及是造就奥地利全民音乐素质普遍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把音乐列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为奥地利普及音乐打下了基础。

奥地利的义务音乐教育为9年,针对6岁至15岁的孩子,目标是帮助学生开启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对人生、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向其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后,如果能识谱、能弹奏简单的曲子、能听懂歌剧,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奥地利法律规定,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接受音乐教育,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时数也有详细规定。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至少要上2个课时的音乐课,主要教授音乐基础知识,如五线谱、各种乐器的起源和演变等,还有演唱练习及一些作曲的基本规则。五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周只要求有1节音乐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创作能力。作为课堂音乐教学的补充,老师经常会带学生去听音乐会、看歌剧。不少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合唱团等各种音乐活动团体,学生们经常自己举办演出。八年级以后,学生面临分流,一部分进入技校或职业学校,基本上不再上音乐课;另一部分进入文理中学,他们可以在音乐课和艺术课之间进行选择。

为延续优良的音乐传统,奥地利政府及联邦教育、科学与文化部还出台了相关措施,保障音乐教师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德国:“科学长夜”扫除科学盲

德国民众的科学素质普遍较高,德国科学界对全球科技的重要贡献也让德国人为之骄傲,这都与德国政府重视科学知识普及的传统密不可分。

说到德国的科普教育,不能不提及“科学长夜”。“科学长夜”活动于2001年首次在柏林举办,之后每年举办一次。活动选在一个周末的下午5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70多家柏林的科研院所对外开放,向民众展示各自的实验室、演示大厅、工作内容、研究成果,并为民众答疑解惑。“科学长夜”涉及的内容相当广阔,包括医学、信息技术、宇宙、能源、生物学等多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门类。“黑巧克力是否会减少心脏病患者死亡率?”“饮用运动饮料是否有利健康?”参观者仔细思考后作答,研究人员耐心解释问题背后的科学道理。如果答对,还能得到一些小礼品作为奖励。

在柏林,“科学长夜”活动已成为传统。每年“科学长夜”的参与者数以万计,大部分参与者携家带口,一些小观众不过两三岁。近年来,该活动逐渐推广到德国其他城市,如德累斯顿、汉堡、斯图加特等。“科学长夜”让公众与科学家面对面,有助于大面积扫除“科学盲”。

除了“科学长夜”,德国每年还开出一艘“科学船”,船舱是一座“科技展览馆”。每年,这艘移动的“科技展览馆”都会花5个月时间游遍德国全境,每停靠一座城市,民众都能免费登船参观,了解新技术。另外,德国多所大学每年举办“儿童大学”活动,由大学教授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科学知识。在每年的莱比锡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针对儿童的科学图书也不在少数。

9月8日第几个国际扫盲日

关于国际扫盲日短信祝福语

9.8国际扫盲日黑板报版面设计图片大全主题

国际扫盲日黑板报版面设计图片大全主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