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通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高考志愿助手

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现如今,生活非常富裕,去看看不同年代的通辽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 60年代-“革命”年 ●

买花布做衣?革命版年画?零食粮票买

年饭集体吃?样板戏来看?国营商店挤

各生产队的大街小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新春联,各生产队集体食堂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物资还很匮乏,大白菜是百姓的家常菜,通辽的家庭主妇心灵手巧,变着花样做“白菜宴”,炒白菜片、炖酸菜、白菜炖粉丝……条件好些的家庭餐桌上有猪肉、鱼、蛋,但是供应有限,要凭票排队买。平日里都是吃粗粮,过年时能吃上白面猪肉饺子是最幸福的事。

大家聚在一起开个茶话会,开心地聊聊生活,走的时候用小手绢给家里孩子包点花生毛嗑。大串冰糖葫芦是孩子们最爱的零食。人们会选购花布做新衣服,再糊个纸灯笼,增添一下过年的喜庆气氛。

● 70年代-“改革”年 ● 

的确良做衣?大白菜为主?年饭有鱼肉

话剧电影热?排队打电话?百货大楼瞧

70年代的开篇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来伟大的70年代”,因为倡导革命化,所以年夜饭比较简单,仍然以白菜为主。抢购、限购是当时的消费特征,人们起早贪黑去拿着辛苦攒的票抢购猪肉、糖块、布料。

到了70年代后期,市面上开始出现白酒、巧克力、话梅糖、饼干、蛋糕、糖果这些“奢侈品”。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年味越来越浓。时尚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1979年春节,全国各大百货大楼开始销售流行的格尼卡曲、喇叭裤、西服,一些年轻人穿起喇叭裤、蓄起长发、拎着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招摇过市”。

那个年代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所以过年时就会出现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的场景,哪怕相隔千山万水,也要通过电话给家人送去问候和祝福。

娱乐方式渐渐多了,看样板戏、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听听革命歌曲……

● 80年代-“开放”年 ● 

年衣商场买?年画多样式?春晚新年俗

零食爆米花?花鞭满街撒?年年有鸡鱼

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集贸市场恢复了。1983年取消了凭票采购,想吃的东西平时就可以买到。从初一到十五天天可以吃肉,过年家家都要杀鸡,都是自己家养的鸡,要炖久一点才能熟透,父母从上午就开始忙活,一直炖到晚上年夜饭开饭,也会炖鱼,取的是有鸡有鱼(有积余)的寓意。

孩子们过年最爱的零食是爆米花。人们边包饺子,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赵忠祥一露面,大家都非常兴奋,小品节目最受欢迎,人们笑哈哈的,其乐融融,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也非常受欢迎。衣服样式更多了,开始彻底走出黑灰蓝服装的束缚,穿上西装、夹克、牛仔衫、皮大衣等。

“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逐渐走进生活,还有半导体收音机、海鸥相机、凤凰牌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忙碌了一年,条件好的家庭过年时买个大件,村民、街坊邻居都很羡慕。人们互相问候拜年,轻松和谐,明信片、贺年片、挂历也流行起来了。

● 90年代-“小康”年 ● 

呢子大衣热?年历明星多?年礼送烟酒

琳琅大商场?牛羊海鲜吃?吉祥物流行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比较富裕了,既可以自己动手准备年夜饭,也可以买半成品回家简单加工一下,有的人家会买速冻饺子皮,这样更省事,有些家庭干脆去酒楼吃年夜饭,鸡鸭鱼猪肉已经是非常寻常的年夜饭了,人们爱上了吃螃蟹、虾之类的海鲜。吉祥物成为流行的年货,通常是当年属相的毛绒娃娃摆件。

春晚仍然是最让人期待的事情,同时,1997年贺岁片登场,《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从这一年开始,贺岁片年年如约而至。 

人们买新衣服更追求质量和时尚了,品牌西装、呢子大衣流行,爱美的女士还会添一两件金银首饰。VCD、DVD、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不再是“稀罕物”了,开始大量进入普通家庭。

● 00年代-“时尚”年 ● 

春节游玩热?年饭酒楼吃?进口零食多

短信拜年火?款式国际范?海鲜种类多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单纯追求鸡鸭鱼肉和美食的数量了,全国各地的各种商贸城已经很普遍,人们购买年货时,开始追求各地特产、海鲜山货。“健康”、“节俭”的观念流行起来,“清淡少油腻,搭配要合理”,在饭店吃不完的菜很多家庭会选择打包回去。衣服款式越来越时尚,不满足于国内的衣服,还有很多国外的款式,穿出国际范。

春节,从旅游淡季变为“黄金季节”,旅游过年很热门。年礼多种多样,不再是传统的烟酒,高级、新奇的物品都可以送。

短信拜年成了春节的新晋节目,一到除夕晚上,编辑祝福语群发短信拜年,还要比一比谁的吉祥话最新颖、最有文采!

● 10年代-“科技”年 ● 

年货网上买?外卖随时达?手机抢红包

视频来拜年?手机看春晚?语音电话火

生活更加富裕了,山珍海味、进口零食和水果摆满一桌已是寻常。科技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2014年微信推出了微信红包功能,人们开始用微信发红包、抢红包,短信拜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语音聊天、视频拜年火起来了。

食品、衣服、首饰,很多年货不用必须去商场里买了,网上购物方便快捷,这些东西日常就可以买得起,过年时购物的欲望没有以前高了。看春晚不再全神贯注了,错过的节目第二天也可以从网上看回放。长辈们围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拿着手机在卧室里边玩边看。年轻人难得有个春节假期,免不了和朋友小聚增进感情,推杯换盏,说说这一年的工作收获,还有明年的奋斗目标。

每个年代的春节都有独特的烙印,那是时代进步的最好见证。

如今,生活越来越富裕,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进步和改变,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对“年”的热情、对生活的期待永远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