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禽流感疫情
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2月24日至3月2日,我国内地7天累计报告H7N9病例22例,其中死亡4人。专家表示,随着各疫情发生地关闭活禽市场、停止活禽跨地区调运等紧急应对措施的落实,本轮疫情已呈下降趋势,预测未来数周疫情将进一步下降。
我国有关部门实施应对H7N9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2月23日至3月3日,国家卫计委、农业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组织督导组分赴9个疫情发生省份开展防控工作督查。
针对近期广东发现H7N9病毒变异株,疾控专家表示,根据病毒序列分析结果,尚未出现该变异病毒发生对人感染力、毒力和人际传播能力增加的突变,目前的H7N9病毒仍不具有持续人传人能力。
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相关禽类产品;要注意了解科学防范知识,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发现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者,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
去年10月至今共上报460确诊病例
张文庆当日在世卫组织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该组织紧密关注正在暴发的第五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从去年10月到记者会当日,中国共向世卫组织报告了460例实验室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占自2013年首次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后全部数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张文庆指出,由于流感病毒不断演变,致使流感成为持续、重要的公共健康威胁,世卫组织正紧密监控。此轮H7N9疫情中诸如性别比例、暴露史、死亡率、感染者年龄中位数等人感染病毒的特征与此前类似,但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两个新特征。
新特征:7%人感染病例出现抗药性
一是监测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在约7%的人感染病例中出现了与抵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关的遗传标记,这一比例较此前轻微抬升,但低于2013年疫情首次出现时的比例。张文庆表示,作为一类抗病毒物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用于流感病毒治疗。自2013年以来,几乎所有对抗病毒物质产生抵抗能力的禽流感病毒都来自人类病例。
二是基于全世界采集的流感数据,H7N9禽流感病毒在最近3例人感染病例和1例环境样本中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对禽类而言意味着H7N9病毒转为“高致病性”,可在禽类中造成严重疾病。此前,H7N9病毒对禽类而言为“低致病性”,即该病毒未在禽类中造成可察觉的感染。
不过,张文庆表示,这种病毒致病性分类的改变只适用于禽类,不适于人类。目前没有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这些变化影响人类感染者的致病和传染属性。
张文庆指出,除H7N9疫情外,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中的H5N1、H5N2、H5N3、H5N5、H5N6与H5N9病毒继续在禽类中传播,H5亚型可持续性人际传播的风险仍然低。
世卫防控建议未曾改变
张文庆表示,世卫组织对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建议未曾改变,公众应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养殖场与活禽市场,不要进入宰杀活禽的区域,避免接触被禽类或其他动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表面。此外,个人应遵循良好的手部卫生清洁和食品安全规范,使用肥皂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烹煮禽肉、禽蛋类食物时完全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