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新变化专家解读

高考志愿助手

变“敢于斗争见义勇为”为“会自护懂求救”,增加“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增加“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这是继2004年《中小学生守则》发布后,10年来首次重新修订中的最大变化。

新变化

此前的《中小学生守则》是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并有配套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2年,教育部再次启动修订工作,将三者合一,形成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即把70条规范浓缩成9大准则,并公开征求意见。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共9条282个字,内容全面具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订工作主要突出时代性,围绕*。同时体现规律性,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语言高度凝练,表述更加生动。此外,修订还兼顾操作性,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有利于将有关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学生知行合一。

新理念

“主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守则进行修订完善是紧扣时代脉搏、用伟大的中国梦引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紧迫任务。

该负责人强调,修订也是为了适应全面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多元思潮的交织交融,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使其身心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为此,必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育自身规律,提出与时代同步的新守则,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另外也是回应基层同志新期盼。”该负责人表示,“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反映,2004年修订的守则有些内容比较宏观,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具体操作中,有些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建议对其进行修订,将有关要求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遵守。”

该负责人表示,2015新版《守则》的制定,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它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评议

新版《守则》一出台,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新版《守则》“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

同时,网上爆出一组国内外《中小学生守则》对比,引发众多热议。有人认为,新版《守则》改进了不少,有许多要求是可以直接操作的。但细细看来,还是不够具体。比如大家讨论热烈的“会自护懂求救”这一条,能不能更具体一些呢?如何自救、如何求救呢?

有评论认为,更要问问孩子最关心什么。《守则》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但要真正让《守则》落地,最好的办法是多问问孩子们最关心什么,对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最期盼的有哪些。

还有专家指出,新版《守则》能不能落实到学生身上,关键还需要父母、教师以及全社会给孩子一个能做到的榜样和环境。家长和教师在这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些我们做到了没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