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新陇南安全教育平台入口

高考志愿助手

陇南安全教育平台入口,安全第一,生命只有一次,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陇南安全教育平台入口,欢迎登陆!

陇南安全教育平台入口:http://longnan.safetree.com.cn/

陇南安全教育平台入口【1】

陇南康县消防走进学校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能力,3月2日,陇南康县消防大队利用新学期开学时机,走进康县第二中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为在校师生送上实用、生动、有趣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课堂学消防,打好“预防针”。

大队参谋利用“开学第一课”关注消防安全的主课堂通过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了怎样预防火灾、认识火灾、火场逃生等常识。

在讲到报警电话和着火后该如何处置的问题时,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大队宣传人员还向同学们分发了消防安全知识手册和宣传画,让同学们好好学习消防知识。

亲身做体验,实现“消防梦”。

大队宣传员组织开展了扑灭油盆火现场操作和示范,讲解员首先讲解了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范围,然后边做示范边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很多同学都自告奋勇向讲解员申请想要体验使用灭火器,讲解员随即挑取了几名教师和学生代表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灭火器。

课间练技能,学好“防身术”。

大队宣传员还组织了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专门针对火场逃生的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经过短暂的讲解后,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当火灾警报响起时,紧接着校园里响起了紧急集合的警报声,只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弯着腰、捂着口鼻快速有序的从两个楼梯逃生,随即在宣传员和老师的带领下安全的疏散到空旷的操场上,整个逃生过程紧张有序,所有师生仅用了2分钟就被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从小树立“学消防、懂消防、用消防”的思想。

同时,学校老师表示,这是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消防安全教育课,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将把消防安全教育贯穿到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消防知识宣传和教育,带动整个学校关注消防安全,让更多人了解消防、关注消防、热爱消防,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陇南安全教育平台入口【2】

教育部秋季开学督导:部分学校安全等问题仍突出

教育部网站今天发布《秋季开学暨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导报告》。

报告显示,从专项督导情况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秋季开学工作平稳顺利、井然有序,但部分地区和学校在校园安全、规范办学、办学条件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报告全文如下:

为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秋季开学工作顺利有序进行,8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秋季开学暨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工作。

9月6日至24日,在各地自查抽查的基础上,采取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重点督查和部分省份教育公安部门联合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秋季开学暨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

有关情况如下:

一、开学工作情况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秋季开学工作,认真贯彻有关工作部署,措施有力,重点突出,落实到位,开学条件保障充分,安全管理严格细致,办学行为规范有序。

总体上看,秋季开学工作平稳顺利,扎实推进,新学期教育教学开局良好。

(一)高度重视,做好条件保障。

一是及早筹划,确保按时开学。

各地普遍在暑假前后作出专门部署,对开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北京、新疆在暑假前即对全市大中小学秋季开学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各校提早完成各项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湖北就教育灾后重建和开学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要“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确保秋季学期正常开学、确保受灾家庭学生不因灾失学”。

内蒙古、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青海、兵团等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及时掌握学生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北京、山东专门印发文件,指导高校严格按照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学籍管理规定,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

二是加大力度,提升保障水平。

各地充分利用暑假对学校校园校舍、教学设备、运动设施、生活设施等全面进行检查、维修、改造、更新,认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教材教辅征订发放规范、及时,确保新学期开学正常使用。

湖南长沙岳麓区开发了手机“红黑榜”微系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开学工作中的优秀典型发布至红榜及时推介,将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发布至黑榜予以公示,实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浙江杭州按照塑胶跑道建设流程,梳理分解出“设计?招标?材料?监督?检测?验收”六道关口,逐条列出检查清单,作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塑胶跑道建设管理的指导要求。

甘肃加强对中小学课程教材的管理,解决了个别地区频繁更换教科书和一些非教育因素干预教科书选用工作等问题。

三是落实政策,完善资助体系。

各地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建立了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福建改变以学生申请为主的“自下而上”方式,为“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方式,学生无需申请就能获得资助。

陕西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中心,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全覆盖目标。

四是注重实效,做好开学教育。

各地以开学为契机,以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班团队会等活动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

重庆开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市500余万师生收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

广西高校为新生每班配备跟班小组,每日准备一个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天津、安徽、广东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活动,开展了节粮、节水、节电“三节”、节约型校园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二)标本兼治,做好安全防控。

一是加强“三防”建设,提升安全防控能力。

各地各校把“三防”建设作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全方位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四川将人防、技防、物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

吉林在全省所有校园警务室全部安装了“一键式”网络报警装置,高校实行“警务联络官”制度。

宁夏所有高校全部建立了电子安防系统,实现了监控全覆盖。

江苏江阴市、无锡市梁溪区幼儿园建立了能够连接父母手机的学校幼儿接送系统,对防止幼儿误接、被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重视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各地各校以“平安校园”建设和“护校安园”行动为抓手,切实解决影响学校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

浙江依托“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提高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陕西会同公安、综治等部门健全校园周边各类环境治理机制,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甘肃把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平安甘肃”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新疆持续加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政府、安监、教育、学校线状和政府、安监、社区(街道)块状管理结构,构成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强化分类施策,做好重点领域防控。

各地各校认真梳理学校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分类施策,精准施治,努力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黑龙江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隐患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按照消防、饮食、化学品、交通等十一大类共1000多条隐患,明确排查和治理的标准。

海南按照“部门分工、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安全管理,将学校周边和学生上下学路上的重点水域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

天津在学生中积极进行友爱教育,排查化解矛头纠纷等苗头性问题,有效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欺凌行为。

浙江把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纳入建设“平安浙江”考核,促使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防范校园欺凌行为。

山西建立安全教育提示提醒制度,针对历年暑期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点,制定了暑期和汛期安全提示十一条。

四是加强监管力度,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护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坚决避免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发生。

湖南推行“奖补资金”五要素分配法,督促和引导各地设立了专项奖励经费,近3年累积投入11.35亿元用于校车工作。

重庆首推校车专用号牌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有序换发渝AJ校车专用号牌,做好校车规范管理。

吉林、辽宁、上海、广东为所有校车全部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对校车运行实时监控。

五是深化安全教育,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各地各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

江西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海南要求中小学校严格坚持开展每天放学前两个“五分钟”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

山西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了“安全教育课程化,应急演练全覆盖”。

四川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开设了省级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做到了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材、师资、培训“五落实”。

(三)严格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打击教育“三乱”,整顿教育行风。

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规定,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有偿补课,严格责任追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坚决纠正教育行风问题。

天津各区教育局局长与各单位签订《行风建设责任书》,对禁止乱办班、禁止招收择校生、加强收费管理、教辅材料征订、师德建设做出严格规定。

吉林由省教育系统纠风工作督查总队组织随机抽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工作,及时查处教育“三乱”问题。

宁夏陇南康县将禁收“择校费”、“赞助费”纳入对学校政绩考核、行风评议指标,对违纪违规收费行为实行“零容忍”,有效规范了教育收费。

云南将“中小学校有偿补课”纳入专项纪律检查内容,坚决遏制有偿补课现象。

河北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在职教师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二是实行阳光招生,破解择校难题。

各地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均衡编班政策,山西所有县(市、区)公开实行电脑随机编班,严格限制班额,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

福建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管理,严格执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的规定,防止择校或变相择校行为发生。

严格实行“公办不择校、同城不借读、低龄不入学”“三个不允许”政策,有效规范招生秩序。

三是推行校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各地各校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河北将学校重要政策措施、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列为校外公开内容,切实做到了公开透明。

广西开设校务公开网,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北京教育系统职代会建制率达100%,校务公开推行率达100%,促进了校务公开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保障了师生民主权益。

二、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各地教育系统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以均衡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狠抓工作落实,力促政策落地。

总体上看,各项年度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态势良好,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扎实推进,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党建先行,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各地各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

黑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探索加强改进高校党建新路径。

福建广泛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即学校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基层党建“三个好”创建活动(即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甘肃创建全省中小学“两学一做”QQ群,坚持文件指导、网络指导、电话指导三结合,及时向全省中职中小学幼儿园传达省委和教育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精神。

上海建立党建督察员、政府督导专员、党组织负责人“三位一体”的民办高校委派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湖南株洲建立完善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五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增强了党组织政治功能。

二是德育为先,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各地各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努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

河北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坚持做到“六个深度融入”,即将*融入课堂教学、主题实践、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重大节庆日活动和典型宣传中,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云南在中小学开展党章党规进课堂活动,将爱党爱国、党章党规的内容融入教学。

新疆开通“丝路新语”微信公共信息平台,利用现代传媒方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海连续多期举办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赛、每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特色项目评选,累计特色项目300多项。

内蒙古、辽宁、山东、云南、兵团积极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三是稳定为重,努力增强维稳处突能力。

各地积极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

辽宁对面向师生举办的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论坛及讲座等活动实行分类审批、一会一报制度,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安徽建立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向学校渗透工作协作机制,先后开展两次专项督查。

河南加强宗教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云南、西藏、新疆、兵团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师生对“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认知。

广西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及分析机制,首次公布高校舆情事件热度排名,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统筹推进,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

各地积极加强省级统筹,落实责任,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陕西全面推行13年免费教育(学前一年教育到高中阶段)。

省与市县按1:1比例共同分担普通高中免除的学费。

青海省对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三年、义务教育九年、普通高中和中职三年实施15年的免费教育。

广东清远市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和教学点按照正常生均1.2-4倍的标准核拨公用经费,有效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多数省份均已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二是多措并举,强化队伍建设。

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完善教师补充渠道,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山东实施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并改革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实施省属高校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3年招收1万人,带编带岗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

安徽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努力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

云南对在边远农村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师,符合条件的优先评聘中高级职称,增强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三是多方协同,关爱特殊群体。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严格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体系,努力做好帮扶工作,促进教育公平。

河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服务大厅(或窗口),统筹安排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校学习。

浙江严格实行留守儿童一人一档案贴心管理,多方面打造留守儿童健康安全系列保障。

福建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纳入“对县督导”、教育强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等评估指标,强化教育督导检查,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职责。

(三)有序推进,深化教育治理结构改革。

一是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治理能力。

各地结合本地教育发展特点和实践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以法律规范引领和推动教育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江苏制订《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抓好关键环节,努力走出具有江苏特点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江西出台《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首次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职责分工、处置程序、责任分担、损害赔偿等予以明确规范。

河北制订《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政府为指导,各部门协作、乡村两级为主的溺水预防机制,并明确了部门、社会、家长的职责。

二是加快标准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各地高度重视教育标准制订,通过教育标准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天津制订《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把推进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作为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

上海出台国内首个《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积极回应社会热点,确保师生健康权益。

河南制订《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对学校治安防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提高了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陕西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反恐怖防范工作标准》,明确了防范标准,落实了主体责任,为高校做好反恐防暴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导。

三是强化督导制度,推动内涵发展。

各地积极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教育督导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新疆出台《自治区教育督导约谈制度》,同时将督导结果与项目、资金挂钩,作为其决策的依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速推进。

江苏两次召开现场会,推进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创建工作。

云南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

三、主要问题

从专项督导情况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秋季开学工作平稳顺利、井然有序,但部分地区和学校在校园安全、规范办学、办学条件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安全管理工作仍有漏洞。

部分地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协同不积极,安全工作亟待加强。

一些地区部分学校食材采购的索证制度不健全,留样制度执行不规范,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部分地区中小学校校园安全设施不完善,安保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部分地区私自搭乘农用车、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现象仍然存在,个别校车仍存在准驾不符、超载等现象,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部分地区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落实不到位,学校门口没有减速带或设立的减速带出现了严重破损,学校门前占道经营现象仍然存在。

近期一些地区相继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交通事故等,折射出安全教育仍存在死角,亟待加强。

(二)规范办学工作仍有不足。

部分地区未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课程设置随意,教学进度超前,“择校”“大班额”和教育“三乱”现象仍然存在。

个别地区一些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实施上存在随意行为,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开齐开足课程。

个别地区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个别地方和学校乱收费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小学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强制学生征订教辅资料、牛奶、买保险等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部分地区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依然繁重。

(三)重点工作落实仍待加强。

部分地区和学校领导班子“一岗双责”责任意识欠缺,重业务管理,轻党建工作。

对部分学校师生员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现象敏感性不强,对学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和社会舆情把握不够及时、准确,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部分地区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入园难、入学难现象仍然存在,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地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失调和年龄老化问题,学校功能教室、生活用房、体育场地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部分地区政府管理教育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教育法治化和标准化建设滞后。

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办学活力不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

四、督导意见

各地要以开学督查为契机,正视问题,落实责任,加大力度,整改不足,认真解决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均衡配置县域内公共教育资源,切实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一)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安全防控水平。

一是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印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控专项督导办法》及评估指标体系,强化校内保卫力量规范化建设,加强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校园拥挤踩踏、火灾、食品安全、危险品、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二是做好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完善警校联动,落实“高峰勤务”模式,动态掌握校园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坚持校车安全治理常态化,加强对学生、家长和驾驶员的安全宣传教育,依法查处校车超速、超员、不按审核路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等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与载体,普及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二)加大整治力度,消除违规办学行为。

一是坚决治理和严肃查处违规补课、有偿补课和乱收费等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二是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落实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责任,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乡村适龄儿童不因学习困难或家庭困难而辍学。

三是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动态监管,定期对“小学化”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

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保教工作。

(三)强化责任意识,做好重点工作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及时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舆情应对,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城镇学校布局规划,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三是及时制订、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体系,推动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转变教育管理方式,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内涵发展

陇南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网址】

陇南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入口地址】

陇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官网入口】

陇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中国安全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