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延迟退休时间表,中国逐步推进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我国的抚养比,即工作年龄人数与被抚养人数之比在迅速滑落,比许多国家更快,远超印度,甚至比美国都要快得多,而实际情况更严峻。因此,每三年推迟退休年龄一岁的提案,可望对冲抚养比快速滑落的困境,是个可行的良策,理当及早启动。下面是高考志愿助手收集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拜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健保技术进步之赐,人类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更长更健康的退休生涯已然成为全球常见现象。直到一、两代人之前,退休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字眼,除极少数上层人士之外,活到老做到老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过去20年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了6岁,日本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了3.9岁,美国则增加了3.3岁;在今后15年即一代不到的时间里,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将再延长3.2岁,日本将再延长2.2岁,而美国则会再延长2.2年。展望再下一代的20年(从2030到2050),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将再延长6年,日本人和美国人将分别再延长4年和4.4年。
始料不及的社会迅速老龄化,对全世界经济成长,及再生产的“善后”健保养老体制安排,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在所有发达经济体(OECD国家)里,美国社会年龄老化压力最轻,因为不断有年轻移民注入其“生命池”。即便如此,美国许多人对健保养老基金计划已深感担忧,入不敷出在迅速增加,可预期的亏空甚至破产(2027年左右),理由是充分的。一个简单的数字,美国在保障基金计划创设之初的1946年,一个关键的参数是人们进入退休后,被赡养的时间平均只有6至7年。目前已翻番,延长到了15至16年,而且还在节节突破。
节节突破的情状从上表数据不难一目了然。以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核心数据??中位年龄??即把全社会人口按年龄长幼排成队,位居中央的那个人的年龄来看,中国老龄化情势最糟糕。比较中国、印度、美国、日本这四个人口和经济大国,中国人的中位年龄从1980到增加了16.3岁,到2030年更将再增加6.2岁;同期印度分别增加4.4岁和4.6岁,美国分别增加8岁和2岁,而日本分别增加13.9岁和5岁。从竞赛长跑的角度,我国在这方面比美国和印度差得很远,甚至不及日本。日本人已是“老无可老”,至少“老前先富”,抵御老龄化的压力,比我国要轻许多。
人口结构及演变,如同一个“生命池”,各种年龄的人都住其中,进水锐减,出水迟缓,老龄化是必然结果。以人口学者常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纵轴是0岁到100+岁,每五岁年龄段的人数占一行,每行又中分为男女,可持续存活的人口型态显示成金字塔的模样。坡度相对陡峭、男女对称者为最佳。前三十年我国的人口结构,就像一个纺锤形,工作年龄人口充沛,老人小孩受抚养人口相对较少,支撑着经济高速增长。过去五年经过拐点之后,中国人口图形正在演变成为“倒金字塔”,步入与日本人口相似的状态。这是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的。
生命池的形态可把我们面临的两个困境表示出来:从纺锤形走向倒金字塔形,而且右半边(女性)比左半边(男性)要瘦弱。克服这两个困境,我们只能靠自己。
美国老龄化迟缓,得益于对移民的强大吸引力。日本在技术上有相似的吸引力,可是在观念上拒斥移民。而中国,在技术上和观念上都不具备移民的吸引力。通过移民来缓冲老龄化和阴阳失衡的设想,极不实际。譬如,中国香港在依靠菲佣来解决家庭服务,但内地单是一线城市,就是把整个吕宋岛吸空了都不足以解决保姆务工的困难。韩国可以有十分之一的“剩男”靠进口新娘来组织家庭,中国的“剩男”若有十分之一要这样做,越南也好柬埔寨也好都还不够,非得进口全印度的“剩女”不足以济事,而印度根本就不存在“剩女”,有的只是千百万“剩男”。
前文已论述,“单孩”限制的松绑开辟了重新平衡我国性别结构的前景。除此而外,逐步推迟劳动力退休年龄,则是改善社会抚养比的一项对策。这个举措刚在讨论,就遭到一片骂声。笔者在此提出不免遭人反感,似是甘冒不韪。笔者的理由,是这个举措势在必行。
笔者已给出过数据,我国的抚养比,即工作年龄人数与被抚养人数(小于15岁+长于65岁)之比在迅速滑落,比许多国家更快,远超印度,甚至比美国都要快得多。而实际情况更要严峻:一方面城镇居民里极少有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就开始工作的,而更主要的,退休年龄也远远早于65岁。据目前的统计,中国女性平均退休年龄在55岁以下,男性则低于60岁。相形之下,欧美国家退休年龄多在62到67岁之间。也就是说,中国有生工作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多年来的社会进步,这一代人的健康状况比起前辈,少说也改善了有8至10岁。
因此说,就目前的提案,每三年推迟退休年龄一岁,到2030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平均工作到65岁的措施,可望对冲抚养比快速滑落的困境,是个可行的良策,理当及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