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调约6.5%,涨多少钱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交审查的预算报告写明,自今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
这意味着在2005年到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础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实现“十二连涨”。
根据预算报告,这一调整是基于统筹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物价涨幅等因素。我国将努力建立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促进在职和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协调增长;还将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建立更加透明易懂的收付制度,进一步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
预算报告提出,今年,我国还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研究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交审查的预算报告写明,自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
按较高标准涨或使待遇差拉大
对于在连续多年都以平均10%的涨幅提高养老金后,今年涨幅却为何降至6.5%左右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朱俊生向京华时报记者表示,这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首次参与到养老金标准的调整中有极大关系。
朱俊生介绍,众所周知,由于我国此前存在的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使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要高于部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制度上的并轨,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水平并未实现并轨。
他分析,一方面如果继续按10%的较高标准涨养老金,由于基数相对高,可能出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额过快的问题。另一方面人社部近日透露,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已经有7个省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已经收不抵支。加之目前经济形势趋缓,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受上述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可能才让有关部门做出了这一降低涨幅的决定。
虽然降低养老金涨幅有其客观原因,不过对于这项涉及众多参保者切身利益的问题,朱俊生分析,还是应该有一个公开的制度性规定,明确一系列的调整涉及因素,以及调整规则、公式和算法。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汽油价格调整就采取了相对市场化的制度,根据公开的规则,很多业内机构都会预发油价调整的信息。与此类似,如果养老金标准调整也能采取类似方式,通过一系列参数的自我调整,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制度内的自动调节,使得调整过程相对更加客观。
应最大限度体现多缴多得
对于具体调整规则,朱俊生认为,除了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物价涨幅等因素挂钩以外,最重要的是调整应与职工在职时期的缴费水平挂钩。换言之,多缴多得的原则应该优先在养老金调整中得以落实。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参保者无疑希望能够通过更长的缴费年限,实现多缴多得的目标。目前在养老金调整的实际情况中,向高龄老人、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以及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普遍会进行更多的政策倾斜。但在这一调整养老金标准的过程中,多缴多得这一原则并未得以最大限度地体现。
目前各地普遍规定15年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是退休标准之一,朱俊生介绍,现实中却有部分人在养老保险累计缴费达到15年后,就中断缴费放弃继续参保了。应该说,这与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原则并未得到非常好的落实不无关联。
在这次调整中,报告提出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鉴于对于养老保险调整规则的修改可能无法一蹴而就,朱俊生建议,在这次调整中,各地可以考虑尽量向企业退休人员多倾斜一些。
换言之,可以让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按照平均略高于6.5%的标准来调整。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已经高于部分企业职工,可对这一群体按照略低于6.5%的标准来调整。这样也能尽量避免双方的养老金差距拉开得过大。
公务员涨工资有望制度化
报告提出,建立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促进在职和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协调增长。
朱俊生解释,这段表述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公务员涨工资问题今后也有望逐步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他介绍,此前的公务员工资不仅存在结构性问题,即基本工资偏低,倒是津贴补贴的绝对额往往高于基本工资一大截。而且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公务员涨工资既未形成制度化的规定,而且往往长达数年不调整。即使公务员工资进行调整,过去也通常存在着不透明,以及有钱地区、单位借发津贴补贴等形式多涨,而财政相对吃紧的地区、单位涨得就少等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目前已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预计如这次一样,今后也将随着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退休待遇。
假设今后每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能调整养老金待遇标准,而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却依然不能制度化地按时调整工资,那么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疑会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也容易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公务员等队伍的稳定性。
对此朱俊生建议,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同时整顿相对较为无序的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他强调,今后一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实现制度的透明化,一定要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调整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的合理监督。
新闻纵深
提交审查的预算报告提出,自今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此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从2005年的700多元提高到的2200多元。
6.5%幅度是否合理?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11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是以每年至少10%的增幅上调。这次涨幅定为6.5%,是否合理?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老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儒斌认为,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连续增长10%,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增速放缓,财政对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补贴压力明显增加。”田儒斌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上调6.5%,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基本同步的。”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养老金此前连续多年上调10%,一是因为养老金起点较低,二是因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养老金涨幅要高于物价涨幅,但不宜长期超过工资增幅,只要在两者之间,都是合理的。
衡量退休人员生活水平通行的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之比)”。国际经验显示,当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在职时大体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下降。
“按照养老金与缴费工资基数的比值计算,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达到了67%。”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说,尽管统计口径不同,替代率的结果存在差别,但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近年来一直在上升。也就是说,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两个“倒挂”怎么办?
养老金连续上调,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两个“倒挂”的现象:一是“赶上点”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比多缴、长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二是退休人员养老金比在职人员还要高。
“解决这两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办法。”金维刚说。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目前人社部正在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完善个人账户,体现激励、约束两方面的作用。
“在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同时,也要体现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也就是缴费和待遇相联系但不成正比,养老金应适当向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等人群倾斜。”褚福灵说,“否则由于基数不同,都是同样的增幅,会造成养老金绝对差距越来越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头集团董事长傅企平建议,建立养老金调整机制,除了体现上述精神,在参数指标设计上,还要兼顾退休人员的需要。
按照基本养老金调整的参照指标分类,国际上主要采用三种调整方法:一是参照消费物价指数,二是参照工资增长率,三是综合参照物价指数和实际工资增长率。
但消费物价指数是一个综合性指数,有“以全概偏”之嫌。例如,手机、电脑等商品价格可能持续下跌,但退休人员需求较少;而食品、副食、医疗服务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退休人员需求多。
“因此,养老金调整机制应选取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等作为挂钩指标。”傅企平说。
田儒斌还建议,国家应大幅度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1375亿多元从哪里来?
养老金上调,钱从哪里来?据人社部统计,,我国企业离退休人数已达到8015万人,即便不加上退休的企业员工,按6.5%的增幅计,一年也要多出1375亿多元的养老金。
“去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7万亿元,总支出是2.3万亿元,当期结余30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3.4万亿元。”尹蔚民说。但各省份之间差异比较大,从长远看,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增强基金的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的养老保险是“代际赡养”,也就是现在工作的人养已经退下来的人。一个需要加以应对的问题是,我国的赡养比正在逐步降低,原来是3.3:1,现在已经降到2.9:1,而且老龄化正在加速,形势严峻。
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建议,我国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现在我们是省级统筹,如果实行全国统筹,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剂余缺、抵御风险。”他还建议,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