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未来发展规划条例,贵州未来重点发展城市名单

高考志愿助手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亲临贵州考察指导,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期间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提出“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明确*贵州工作的总体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中共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有效化解新矛盾,“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站在了新起点、迈入了新阶段、走进了*!

五年来,我们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被*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综合经济实力大踏步前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两位,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1.35万亿元,人均达到3.8万元,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上升1位和2位;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23.9%、11.5%、19.9%和20.3%,达到1.5万亿元、1613.6亿元、2.6万亿元和2.1万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上升8位、2位、4位和2位,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决战脱贫攻坚大踏步前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7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

??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巩固提升,新增高速公路3203公里,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营业里程达到1214公里,形成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通航机场市州全覆盖。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世界第一公路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等标志性工程。

??改革开放创新大踏步前进。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30多个方面的系统性试验。实施1400多项改革,形成1800多项改革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三变”、行政审批、能源、司法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122家500强企业入驻贵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

??增进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城镇新增就业349.2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和11.4%,劳动者报酬提高幅度全国第一,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率先实现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把降电价作为降低工业成本的“牛鼻子”,实施营改增,推动金融机构“五个全覆盖”,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30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1亿吨。实施“双千工程”,对2230户企业进行以信息化、数字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60户。实施“双培育”行动计划,新增市场主体194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00多户。实施“5个100工程”,推动集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8∶62,“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比重提高到51.2%。加强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打造“温泉省”,做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和30.8%,持续“井喷”。设立省长质量奖。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53%。

(二)坚定不移举全力打硬仗,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六个精准”,狠抓“五个一批”,压紧压实责任链任务链,赤水市按照国家标准实现“摘帽”,脱贫攻坚连战连捷。打好“四场硬仗”,100%的建制村、76%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易地扶贫搬迁40.8万户,整体搬迁5911个自然村寨;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带动466万贫困人口脱贫;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学杂费,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完成16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规范化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145.9万人,5万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率先设立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开展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全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两无”人员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东部城市、中直机关帮扶贫困县全覆盖,社会帮扶成效显著。建立扶贫云,设立扶贫专线,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全覆盖。

(三)坚定不移抢先机突重围,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数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建成“云上贵州”,列为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体系南方节点。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华为、高通、苹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落地,货车帮、白山云等本土企业茁壮成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8.2%。通信光缆达到90万公里,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出省带宽达到6730Gbps,行政村100%通4G网络、98%通光纤。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

(四)坚定不移强举措守底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和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288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3%,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实施100项生态文明改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行五级河长制,设立生态日。强化生态环保“两把利剑”“两个问责”,环保督察巡查全覆盖,持续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最强音。

(五)坚定不移破瓶颈强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铁路1484公里,总里程达到3550公里,建成贵阳至广州、长沙、昆明、重庆高速铁路。新增公路3.55万公里,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33公里。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建成5个支线机场,民航旅客年吞吐量2460万人次。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3664公里。供水保障能力达到116亿立方米,70个县建成投运中型水库。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总容量达到5810万千瓦,建成500千伏“日”字形环网,40个县通天然气管道。昔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如今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

(六)坚定不移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创新活力加快释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企国资和行政管理、农村经济、财税金融、资源配置、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泛珠三角合作,与各省区市实现通关一体化,开展内陆沿边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新增6个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等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获批建设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贵州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7.4%。人才资源总量超过450万人。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期,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窗口期。*进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不断深化;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瓶颈制约加快破解,发展平台强劲发力,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后发优势叠加释放,已经凝聚起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牢记嘱托加油干、抢抓机遇加快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三个“一以贯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培育和弘扬*贵州精神,守好两条底线,强力推进三大战略行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奋力后发赶超,开启*新征程,续写*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守好“两条底线”、实现“两个同步”、推动“三大变革”、促进“四个提升”,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两条底线”,就是守好发展底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守好生态底线,森林覆盖率超过60%,八大水系干流水质全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两个同步”,就是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开启*新征程。“三大变革”,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全领域质量变革,优化供给体系质量,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比重提高到80%以上;推动经济发展各环节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8.7万元;推动经济发展深层次动力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2%,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四个提升”,就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化率提升到33%左右;新增城镇人口30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提升到52%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58%以上;高速公路超过1万公里、高速铁路超过1750公里,供水保障能力超过155亿立方米,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今后五年,要更加奋发有为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九个新跨越。

(一)更加奋发有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决胜同步小康新跨越。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发起总攻在此一举。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群众、到户到人精准施策三个重点难点,开展脱贫攻坚三年大决战,高质量打好“四场硬仗”,补齐同步小康短板中的短板。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以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为重点,完成投资388亿元,到2019年建成通组硬化公路9.7万公里,100%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完成187.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搬迁户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创业,与当地居民共同享受教育医疗社保等待遇。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突出市场导向,强化产销对接,推动利益共享,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选择发展有市场潜力、有裂变空间的产业,打造产加销一体化扶贫产业体系,做大产业、建强品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打好“三保障”硬仗。优化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布局,完善贫困地区倾斜性招生政策,强化“四重医疗保障”,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成农村危房“危改”“三改”任务。我们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政治担当,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二)更加奋发有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农”发展新跨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新一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高质量推动“三农”发展。围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村面貌取得根本性突破。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挡升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集中供水率超过90%,每千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围绕走共同富裕之路,推动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取得深层次突破。用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统筹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培育专业合作社6.5万个、农业龙头企业500户,“双超村”达到200个。围绕走质量兴农之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用好产业扶贫子基金,大规模调整种养结构,改变种玉米的传统,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到70%和30%,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1.8左右。围绕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蝶变式突破。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农村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中心村污水全部集中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围绕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工程,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整治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严打农村黑恶势力和宗族恶势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围绕走乡村善治之路,推动乡村治理取得全方位突破。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惩治基层“微腐败”,创建一批村规民约示范村,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更加奋发有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和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军民融合为重点,加快航天航空、数控机床、先进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培育壮大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形成新增长点。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酒、烟、茶、绿色食品、民族医药、天然饮用水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煤炭、化工、有色等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持续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创建,高标准推进旅游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旅游+”多业态融合,实现4A级景区县域全覆盖、5A级景区市州全覆盖,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大健康全产业链;发展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物流,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节点型集散中心和仓储基地,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大力推动“双千工程”。以“千企改造”增动能,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对所有企业实施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以“千企引进”添活力,重点围绕工业补链强基,高端引进一批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优强企业和转型升级后的产业。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抓龙头强骨干带小微,产值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超过10个,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航母”;综合产值五十亿元以上园区超过100个,打造更多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发展平台;大型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打造更多具有行业牵引力的排头兵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0家,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围绕重大发展战略,聚焦主业,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国有资本85%以上集中到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90%以上集中到百亿元级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工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育打造一批“百年老店”和知名品牌。

(四)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大数据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跨越。深挖大数据三大价值,壮大大数据三大业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数字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智能化升级,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商务、智能能源,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形态。引进培育带动作用强的大数据企业,在北斗导航和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华芯通高端服务器芯片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大数据与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围绕建设数字政府,提升“云上贵州”,聚焦政务服务、交通、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集成应用,全面发展智能治理模式,全面打造“数据铁笼”,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大数据网络安全建设。加快大数据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围绕构建技术创新和转移体系,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推行技术榜单制,推广“智力收割机”模式,开展10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一批军民协同创新研发平台。申建国家超算贵安中心、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SKA亚洲区域中心,筹建科学数据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集聚创新资源,引进和培育造就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企业家队伍,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80万人。加快大数据发展与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深度融合。围绕大数据发展需求,加强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区创建,完成城乡光纤到户改造,实现4G网络全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争取建设国际通讯专用通道,建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备份中心和信息存储交换枢纽,支持贵阳建设“中国数谷”。出省带宽超过1.2万Gbps,固定宽带下载速率位居全国前列。我们要通过大数据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打造后发赶超新引擎,创造快速增长新周期。

(五)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现发展支撑能力提升新跨越。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全面破解瓶颈制约。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推进交通强国西部地区试点省建设。公路总里程超过24万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4300公里,形成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2?8小时高铁交通圈,市州高铁全覆盖。加快“一枢纽十六支”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高等级航道超过1000公里。建成一批多式联运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构建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利网。建成夹岩、马岭、黄家湾等骨干水源工程,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基础设施网。形成坚强的220千伏地区网架,建成“三横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加强地方电网建设,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建成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县县通天然气管道、乡镇供气全覆盖。推进清洁能源汽车充电充气设施建设。

(六)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实现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新跨越。全面推进以人的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构建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以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为龙头,以中心城市、周边中小城市为支撑,提高黔中城市群发展质量。推进贵阳?贵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体化,推动六盘水、遵义、毕节、铜仁、兴义等中心城市组群发展壮大,做强县城、做优新区、做特小镇、做美乡村。构建实用便捷的服务功能格局。优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布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县城燃气普及率提高到80%、路网密度提高到每平方公里6.5公里,每万城镇人口义务教育学校规模、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国家标准,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强化“三挂钩”激励机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发展城市快速交通、立体交通,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城镇风貌格局。推动山水田园城融合、产城景文旅互动,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建筑精品,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名片。构建文明高效的城镇治理格局。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治理交通拥堵、马路拉链、逢雨必涝、占道经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5%和85%。构建统筹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黔中经济区率先崛起、黔北经济协作区加速崛起、毕水兴经济带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创建,支持3个自治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七)更加奋发有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现美丽贵州建设新跨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州。坚持铁腕治污。深入实施“双十”工程,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渣,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煤电机组,推进磷石膏“以用定产”。推进城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提高排污标准,强化排污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严惩重罚等制度,环境监测监控全覆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筑牢绿色屏障。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成营造林2000万亩,治理石漠化5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28万平方公里。壮大绿色经济。健全绿色发展市场、绿色金融、矿产资源绿色化开发机制,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完善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深入开展八大方面制度创新试验,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影响力,深化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贵州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