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优秀篇】(二)

高考志愿助手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2】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当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会计核算不实、监督不力等现实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于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具有之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单位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单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企业相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控。一般情况下,单位要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都会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

适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用于激励、约束员工行为的内控制度。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有利于加强单位廉政建设,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防火墙”,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促进单位人员廉洁从政,有利于从源头上和制度上治理腐败行为;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通过内部控制采取各种管理和监督手段,能够有效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不丢失和不损坏;有利于实现政府对单位的宏观管理和控制,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效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实现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控制,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强化对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单位内部各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受传统管理方式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对单位健全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一方面,部分单位领导不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制度的设计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未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成为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另一方面,一些单位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等同于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执行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于是将财务部门当成“钱袋子”,会计人员则成为“付款员”,内部控制的执行存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脱节的现象,无法达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内部控制也就缺乏有效性。

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迄今为止,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同时也引发了单位内控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但由于不同单位具有不同的业务特点,导致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相对较弱;缺乏详尽的内部控制细则,使得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特别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够严谨,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业务流程不清晰,使会计处理事项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更多的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造成不良后果。

3.会计基础薄弱,预算控制缺乏力度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基础薄弱和预算控制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会计基础方面,一是缺乏成本核算要求,会计核算不规范,不重视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财务处理不规范,例如对于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并未体现在单位账目上;二是原始凭证问题,部分单位存在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或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的原始凭证,既影响到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又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流失和财政收入的减少;三是财会人员素质问题,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单位财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单位财会人员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培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影响财会数据准确性。在预算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单位的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编制未能细化到具体项目,且预算编制更多的是基于上年的收支情况和当年的财政状况来核定,科学性不强,或是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刚性偏弱,缺乏预见性,从而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4.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是虽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但却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内容上,对指定效率的评价涉及不多,且部分单位存在“一言堂”现象,领导集权严重,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内审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在外部监督方面,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大多侧重检查单位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对单位是否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进行实质性检查,外部监督缺乏力度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1.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单位人员的意识和行为,其中更为关键点是单位领导者的内控意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应起带头作用,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其次,加强对单位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员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同时明确各个岗位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增强他们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意识;再次,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单位文化,使整个单位沉浸在良好的内控氛围中,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目前我国并未出台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在明确各级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从管理模式、内部核算体系、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等四方面着手,除主要制度外,还应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等,且各职能部门都应参与到控制活动中。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规范职能职责划分,避免一人多岗现象,注意分离不相容岗位,如采购与财产保管分离,会计与出纳分离等;规范预算、资金和费用支出等的管理,确定单位内控的重点和目标,确定合理的报销审批程序,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防止舞弊事件发生,对重大事项则应按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责任到位,权责对等,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3.增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控制力度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薄弱问题:首先,需要从单位出发,制定一套适合的会计制定,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的处理程序,建立严格的会计控制系统,确保会计目标的实现;其次,认真抓好会计基础规范工作,规划日常会计业务,对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从实际出发,并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等措施,确保单位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严格资产管理制度,杜绝浪费、贪污和挪用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实现单位财产、物资管理的科学化;再次,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素质,定期对单位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以应对当前单位不断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在预算控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着重抓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和管理,分类制定业务支出定额,对于超出预算的开支应及时查明原因,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从而加强单位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

强化内部会计审计,加强外部政府监督,利用内外合力,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规范有效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人员能独立行使职权,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其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客观、公正的审核和稽查,确保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做出评价,在保证内部控制贯彻实施的同时,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提供参考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外部监督检查,通过外部中介结构来评价单位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政府和外部机构的监督作用。

总之,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体系。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三篇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范文精选

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

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最新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精华篇

关于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总结汇总篇

人社局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内部

学校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布置暨专题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