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提案(三)

高考志愿助手

四、筑牢生态屏障,努力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

坚持生态立省战略,深入实施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各领域,做好治山治水大文章,不断促进“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

(一)全面启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坚持以保护和恢复植被,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巩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成果,全面实施二期工程,统筹推进草原、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程,稳步实施能源建设、技能培训、生态监测等配套项目,着力发展生态型特色优势产业,增加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构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良好开局。

(二)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启动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湟水流域百万亩造林、沙化土地封禁等工程,全面推进西宁、海东南北山绿化。加快青海湖流域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柴达木盆地和东部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和湖泊保护,争取将部分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带动全省生态保护建设上台阶。

(三)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以西宁为重点,加强城市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在煤改气、烟粉尘治理、黄标车淘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65%以上。加快实施重点景区、交通沿线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整治行动。推进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和涉水企业废水深度治理,争取两年内实现水质全年稳定达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力推行余热余压利用、烟气除尘等清洁生产技术,深化公共节能和社会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全面完成减排任务。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动作为,先行先试,逐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科学有序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控制青南、环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强度。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争取把湿地、水资源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积极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吸引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核算体系。

五、办好民生实事,合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

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今年继续集中75%左右的财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力争部分民生指标继续保持领先,进一步凝聚民心、促进和谐。

着力办好十项实事:一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完善和落实促进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大规模就业创业培训工程,着力提升培训层次和实效,继续完善培训机制和补贴制度,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新安排6000名公开考录招聘计划,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和化解产能过剩中企业下岗人员的就业率。二是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在增加就业、鼓励创业的同时,继续深化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规范调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等制度,多渠道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三是全力稳控物价。建立基本菜田红线保护制度,加强菜篮子基地配套建设,实行露地蔬菜生产扶持政策,推动蔬菜基地向黄河流域拓展,开辟省外蔬菜生产基地,提高肉奶菜等供给能力。大力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新改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建100家平价商店,规范发展方便市民的早市晚市。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群众义务价格监督员制度,依法打击不法行为。加大政府补贴,做好主要物资储备和市场投放,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努力实现价格调控目标。四是加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1+9+3”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统筹实施特色普通高中、示范性中职和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1.6万名,新开工一批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加快建设青海师大新校区。组建青海开放大学和西宁、海东、海西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优化高校教育布局及学科设置,争取对口援青省市在6州各帮扶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五是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加强各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培训各类医药专业人才8700人。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行省内就医“一卡通”。出台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和取消四年生育间隔政策。推动国家贫困地区营养改善和省级婴幼儿营养项目覆盖各县。六是深入实施文化科技惠民工程。抓好黄南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喇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文化产业园区等建设。实施好省级“三馆”、藏区广播影视建设和全民健身工程,为400个行政村活动室配齐文化设备和器材。推进“西新”五期等工程,完成5.4万套“户户通”设备安装任务,提升州县广播电视制作能力和水平,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7%和97.5%。深入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和“三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挥好省科技馆展教功能,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七是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把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11万套,将进城农牧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建立完善“保障+市场”的城镇双轨住房供应体系,力争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60亿元。加大政府补助力度,支持改造农村危旧房2.5万户,继续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群众自主改善住房条件,安排奖励性住房4万户。八是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遵循织好网、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医保筹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工伤失业保险等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九是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模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创办养老院和老年公寓,推动医疗护理、康复理疗、保健养生等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建城乡老年服务设施370个,提高老年人体检和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和失独家庭关爱服务体系。十是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便民桥梁200座,全省乡镇公路通畅率提高到96%以上,客运班车实现全覆盖。解决农牧区25万人饮水安全、5万人用电问题。发展普惠金融,以多种方式解决113个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空白问题。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六、深化改革开放,创造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展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行动之年,我们将把改革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迈出更大步伐。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农牧区改革力度,完善耕地、草原、林地等承包经营制度,规范推进流转。继续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探索分类监管模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努力消除各种壁垒,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化价格改革,完善居民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把企业、市场和社会能办好的事情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能下放到市州县的事权下放到市州县,建立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两年内再取消和下放三分之一的审批事项。推动省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高效运行,支持各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加快电子化集中审批、一站式阳光办公,推动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和矿业权出让转让等全部进场交易。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公务员分类改革。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三)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培育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新机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支持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制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

(四)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群众工作和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城市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和模式向农村拓展,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完成全省村和社区自治组织换届工作。深化“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化、规范化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构筑“群众身边的平安工程”。推进和谐寺院建设,促进法制教育和公共服务进寺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团结稳定大局。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国防教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强制性标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按照“五通”要求,建立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人文交流、先进制造、现代农牧业、资源能源等领域开辟合作新局面,努力把我省打造成新丝绸之路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利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营造的有利周边环境,加快推进全方位区域经济协作。做好与周边省份跨区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快建立交通运输骨干网络和经贸合作、生态环境保护等机制。依托环湖赛、青洽会、藏毯展、清食展等重要平台,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的经贸文化交流,推进与对口援青各方的密切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加强产业链和轻工业招商,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亿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扩大特色商品出口规模,加大关键设备进口力度,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3%。开辟更多的境外和国际航线,加快二类口岸和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大通关”。

七、更好发挥作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我们将全面加强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抢抓机遇、组织谋划和推动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奠定基础。

一是提升利用经济手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总结实践中探索积累的好经验,在着重用好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的同时,加强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投资、消费、土地、市场准入、节能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政策工具的综合效应。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在力争总财力持续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整合专项资金,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投入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提高财政支持发展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改革完善有关税费制度,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范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增强金融支撑能力。鼓励金融机构盘活信贷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结构调整和“三农”、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新产品。充分运用股权、债券、上市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在青金融机构稳步发展,推动青海银行、农信社、省信用担保集团创新提升。力争贷款增幅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构建更具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

二是提升运用法治理念推动依法行政的能力。以决策的法治化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健全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开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进网络问政,切实提高政府立法和政策制定的质量。坚持重要事项报告制度,更好地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社会团体的意见建议,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目标考核中加大依法行政的权重,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等问题,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是提升依靠制度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的能力。把政务环境建设视为发展的生命线,努力为群众、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依法依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的理念,推行一线工作法、倒逼工作法、系统工作法和专业工作法,优化工作流程,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推动公务员培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格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治庸问责制,建立窗口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回访机制,全面打造“零缺陷”服务。

四是提升锻造良好作风推动勤政廉政的能力。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取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努力在实干中破解难题。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着力抓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要事难事。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加大源头治理和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建设节约型机关,继续保持“三公”经费零增长。深化专项治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让政府在监督中履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青海正处在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创造全省各族人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