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高考志愿助手

2015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范文:以法治思维方式全面推进改革

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法治需要改革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就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让改革始终行进在法治的轨道上。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什么轨道上推进改革,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改革的推进与法治的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发展的必然。正是因为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改革的深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法治思维的根植、法治方式的确立。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破重大利益藩篱,还是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都迫切需要把改革的深入纳入法治的轨道。越是重大改革,越要坚持法治先行,越要发挥法治的这种引领和推动作用。

运用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而言的。它要求各级改革决策者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必须树立法治意识,时刻牢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凡属重大改革都应“于法有据”。那种“先抓牌后定规则”的思维定势,不是法治思维;那种搞“拍脑瓜决策”、“一言堂”,认为“权大一级压死人”的特权思想,更不是法治思维。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坚持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运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和解决各种改革问题,要求任何层面、任何领域的改革,都应在法律框架下实施、在法治轨道中运行。要重视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要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成果,及时用法律制度的形式巩固、稳定下来,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也应及时修改和废止。

强调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推进改革,并不是不要“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鼓励大胆试、大胆闯,探索经验,但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获得授权,用法治方式护航改革。

2015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将启。“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

从古至今,法治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法治好,国家就会稳定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法治是立国之本,安民之基。依法治国,为中国开创法治新天地。

依法治国,要提高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带头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督促、支持和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严格依法办事。

依法治国,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现在有的地方仍然存在执法不严、违法未究的现象。还存在有些人依仗权势无视法律,称霸一方。这都是*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让一些人钻了空子。所以在新的世纪,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代行政执法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体合格、适用法律有据、救济渠道畅通、问责监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机制。

依法治国,要增强百姓的法律意识。现在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很多百姓不知法、不懂法,所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是忍气吞声,不知道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使得违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这就需要法制人员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例如:宣传册、讲座、电视广播等等,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

依法治国,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为新起点,以*同志为*的*,必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


202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