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这些鲜明的工作方针,势必将极大地影响到今后我国城市的规划水平、建设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推动以人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领域的细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贯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一根红线,既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发展观中的深刻体现。城市的核心是人,人作为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因素,其需求无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镇建设水平关联居民生活质量,也是城市生命力所在。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解决好人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不仅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而且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
以*同志为*的*十分重视推动以人的新型城镇化。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还在着重强调:“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央文件中也有过多次诗意的表述,“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等。但是现在,正如*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中所指出的:“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以人的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
推动以人的新型城镇化,必须把农民工市民化作为重中之重来考虑。*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大中小城市有不同要求,要明确工作重点。”与此同时,还要化解城镇化进程中诸如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城建“摊大饼”等各种“城市病”;还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还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诸如此类。为此,必须着力提升城市的规划水平,以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促进“多规合一”来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必须着力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按照中央要求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必须着力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并上升到最高级别,表明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深刻认识到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广东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努力推动我省以人的新型城镇化达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注入强大动力。
【2】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国超过一半的人口在城市居住,做好城市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亿万人民福祉。刚刚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城市发展形势,明确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会议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约18%增长到的近55%,城市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快速发展的城市也面临着成长烦恼、转型阵痛。不堪重负的交通,挥之难去的雾霾,垃圾围城的困扰……种种“城市病”给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尊重不够造成的。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这就要求城市发展必须遵循人口和用地相匹配、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规律。只有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我们才能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把城市工作推向前进。
人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因素,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管理和服务都应围绕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展开。这既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从编制规划要接地气、邀请市民参与,到严把安全关、质量关,从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到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一系列政策部署,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城市工作不仅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积极性。这“五大统筹”,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凸显了着力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导向,必将带来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工作,关键在于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路径。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规划,才能防止决策“拍脑袋”、规划随意改等现象,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树立创新意识,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才能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主动力。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才能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留得住乡愁,打造城市精神,才能避免千城一面、贪大求洋,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以人的新型城镇化,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