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为官不为心得体会范文

高考志愿助手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1】

今年,广东省纪委将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为暗访重点,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履职、敢于担当、依法行政。春节后一上班,省纪委暗访组就深入省直和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揭阳、汕头、阳江等13个地市,走访了50多个政府部门和办事窗口,对全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为官不为问题进行了专题暗访,既看到了好的工作状态,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面对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和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一些党员干部没有了干劲效率低下,对工作能推则推,对群众能糊弄则糊弄。甚至有领导干部觉得“八项规定”太严了,隐性福利大为缩水,灰色收入几乎为零,于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彩。有的党员干部对反腐败有抵触心理,觉得干事容易出事,混日子不干事反而没事。有的党员干部觉得纪律约束太多,一旦犯规轻者问责重者丢官,干脆就不干活了。有的党员干部对减少审批、规范自由裁量权不适应,觉得吃拿卡要的机会少了,不能以权谋私干得再多也没意思,得过且过。这些问题不解决,制定好的方向目标就无法变成现实中的蓝图,经济社会发展就可能是一句空话。

在很多人看来,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是腐败,而庸懒散奢只是个人作风问题,其实不然。违反工作纪律作风散漫,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消极怠政等问题不仅仅是作风问题,它同样是一种腐败。而这种腐败带来的危害不容我们小视。通常,我们把这些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作风散漫,消极怠的公职人员称之为庸官懒官。而这些庸官懒官,虽然不像贪官那样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其食人民俸禄,花纳税人血汗钱,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消极怠政,误事误民。一些优质项目引进来后,会在拖拖拉拉中丧失许多发展时机,也给发展软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同样是一种腐败。正如*总理所说的:“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

所谓干部顾名思义就是要干事的,如果只是做太平官、甚至甩手掌柜,就体现不出这个“干”字。如果“不贪不占也不干”,谈何廉政勤政,又遑论为民服务?广东省纪委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暗访,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履职、敢于担当、依法行政,就是坚决向“为官不为”说不。用好暗和访问责这两把利器,除了要畅通举报渠道,广泛收集庸懒散奢线索外,还要不仅用力磨砺问责之剑,既高高举起又狠狠砍下,击中要害,让干部无时无刻不处在监督和鞭策之下,对待工作任务和服务群众等不起、拖不得、卡不了。

把今天的工作积极做完了为称职,今天的工作做完了还想做明天的工作叫事业。只要想干事就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想干事也总能找到推诿的借口。“干净”与“干事”从来就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关系,党员干部应把工作升华为事业,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提升自己价值追求的层次和境界。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只有真正做到想为敢为,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以满腔的热情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干出一流的新业绩。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

*在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他还就“为官不为”这一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的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毋庸讳言,党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的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谋发展“心灰意懒”,抓项目畏首畏尾,干工作消极被动,甘于当无所作为的“撞钟和尚”,乐得做既懒又庸的“太平官”。这一风气的形成和蔓延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背道而驰,是“四风”问题的另一“变种”。必须指出的是,“干净”与“干事”非但不矛盾,而且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长期以来,干部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包括焦裕禄、柴生芳等都是既廉政又勤政的典范。廉政显本色,勤政见真情。为民务实就是要为老百姓多干事、干好事,就是要殚精竭虑推动发展,就是要建功立业惠泽百姓。不言而喻,在其位就要谋其事,不能以任何借口敷衍塞责。从某种意义上讲,“贪污受贿”是腐败,以懒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他腐败。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在一如既往地反对“四风”的同时,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为官不为”,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根除懒政庸政之疾。

懒庸之疾的表现

在当下,我们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用材料应付检查,群众的事不闻不问,甚至玩失踪关门谢客等等。“为官不为”的懒庸之疾其表现是:

一是装??装聋作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影响自己位子的事情,不闻不问;遇事绕着走,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积极主动下基层,不问计于民。

二是看??看风使舵,见机行事。眼光朝上,凡事干给领导看,领导的事重于群众的事;私人的事重于公家的事,请托的事重于百姓的事。目无原则,做*的“变色龙”。

三是瞒??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在汇报材料上做文章,玩数字游戏,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

四是怕??胆小怕事,怕担风险。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犹豫不决,战战兢兢,小心有加,畏手畏脚;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芝麻小事层层请示,不表态,不决断,生怕树叶打破头。

五是慢??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办事不分轻重缓急,含糊其辞,推诿扯皮;小事办理超长周期,超低效率,超差效果。

懒庸之疾的成因

*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撰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曾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当下,“为官不为”者就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不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为官不为”者遍及各行各业,成因各异,但一一剖析,其共性是:信仰缺失、才能缺失、责任缺失、制度缺失。

一是信仰缺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部分信念坚定,品行优良,业绩突出者走上领导岗位后,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宗旨意识日渐淡薄,与群众距离渐行渐远,最后心里只有他自己,唯独没有群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史上一些名吏能流芳百世,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群众,记着百姓冷暖。柴生芳在县长职位上任期仅8个月,足迹就遍及全县323个村,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支撑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动力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才能缺失。现代为官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能人,而是极具现代特色,具有规划、影响、包容、沟通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应对各种矛盾,驾驭全局。柴生芳虽为北大才子、留洋博士,却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很快适应了农村工作,从容指挥全局。而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却能力欠佳,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方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束手无策。

三是责任缺失。“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党员干部,本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但要做好分内的事,更要勇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但恰恰有一些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之名,行奢靡享乐之实,淡化责任,逃避责任,甚至漠视责任。责任缺失,贻害无穷。一方面使党员干部丧失担当意识,对党和人们的事业不愿负责、不会负责、不敢负责。工作平铺直叙无亮点,思路因循守旧无看点、作风揽功诿过尽污点。所作所为与党的宗旨相去甚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差很大,成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另一方面,责任缺失弱化了开拓创新精神,使一些干部变得没有胆识,保守固化,只能亦步亦趋,走别人走过的路,吃别人嚼过的馍。怕冒险,怕得罪人,怕媒体炒作。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

四是制度缺失。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既立,方圆便成。懒庸之疾,祸在社会事业,根在制度缺失。一方面缺失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一套严密的考核体系,一定要体现考核的精准性,必须解决考核什么、如何考核等问题。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一定要有可量化的操作性。目前,我们的一些考核显失公平合理,导致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年富力强、敢想敢干的为官者心理失衡,激情耗尽,非为官不为,实则无心可为,最终从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老爷”,成为懒政的另类标签。另一方面缺乏严密严厉的懒政庸政问责机制。纵观各类问责制度,均聚焦于公共突发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社会动荡的各类事件,对官员的过失、渎职行为有较为具体的问责条文,而对由懒政庸政导致党和政府形象受损、经济发展滞后、群众怨声载道等诸多的“慢性后果”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一定意义上加剧了懒庸之疾的传染蔓延。

祛懒庸之疾的措施

懒庸之疾,如同肿瘤。长期患之,必消弭执政之基、损干群关系、阻改革发展,更使我们取得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得不到巩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将祛懒庸之疾作为巩固作风建设的另一抓手,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以治懒治庸为中心的作风建设抓紧抓好。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激发主动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行动的指南,成为主动作为的动力和源泉。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信心与决心。时刻教育每位共产党员要以柴生芳同志为榜样,脚踏实地,无私奉献,让自己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加强廉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并运用手中的权力,严格依法办事。在行为上慎微,注重细节,防微杜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三要加强群众观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切以民众、民生为出发点;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增强群众意识,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

二是领导表率带头,示范引导作为。作为领导干部,要求下级为官敢为、为官有为,自己一定要亲力亲为,先之劳之,行为世范。一要做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表率。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把下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地坚定起来、统一起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上来。二要做持续学习、提高能力的表率。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用学习推动工作,靠工作提升学习能力。三要做服务群众、勤政廉洁的表率。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要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加大能力培养,鼓励敢作敢为。有才才有胆,有胆才有谋,有谋才有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一要培养统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凡事要从全局出发,想问题、理思路、抓落实,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为一己之利,我行我素。二要培养多谋善断的能力。多谋,指创新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是要解放思想、积极进取、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善断,就是果敢决策。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对于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拍板定夺能力。三要有执行力。要让政策落地生根,执行力是保证。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落实为先、注重结果的观念;就是要树立求真务实、一抓到底的作风;就是要树立勇担责任、甘于奉献的精神。提高执行力,领导干部还一定要有真本事、硬功夫,还要有坚韧的毅力、充足的精力,过人的魄力。

四是群众参与监督,促进合理作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是不是合理作为,群众心里最明白。取得了多少成绩,作风改善得如何,不能由上级说了算,而要让群众来监督评议。在群众参与监督评议中要坚持做到“三请三让”:即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验、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要主动接受监督,使群众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的观察员、评论员、监督员,让群众知道党员干部做什么、如何做、做得怎么样,使全部工作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下。

五是加大执纪问责,遏制胡作非为。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甚至胡作非为,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执纪问责流于形式,因此一定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于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占着位子推日子下山之流者加大执纪,坚决问责,做到发现一例,查处一例。一要警惕执纪问责成为新的形式主义,以岗位轮换、免官赋闲等隐性方式让问责变成“免责”。二要媒体参与,让胡作非为者暴露于“阳光”之下。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监督之功,从而让媒体成为捍卫社会和公众利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眼睛”。

六是完善激励机制,奖励大有可为,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能上不能下”是干部队伍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特大“顽疾”,严重危害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影响机关办事效率,加重为官者的懒散庸,因此一定要下决心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一要完善考评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者心寒。二要奖励大有可为者。要有刚性的评价机制,能定量地确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让这部分人得到重奖和重用,让在岗无建树、安于现状的平者“让位”,让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庸者“下课”。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因此全面治理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的懒散庸行为任重道远。我们仍要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使为官者想为、敢为、会为,大有作为,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以形成推动定西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3】

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在于公职人员要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政府有法律的立法问题,有条件的创设问题,但是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主体来讲,就是公务员、公职人员,要真正的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在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我的感受是,一半的时间在按照法定的职权在行使职权,一半的情况在与人治的管理状况、管理线上作斗争。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照社会保险法,这是一个全民社保、平等体现全民公平的一个很好的法律,但是实施起来,却花了一年时间在清理吃空饷,要解决历史上用人不公、用人违规的问题,这是难以想象的。即使在现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编制管理没有跟上,而规定是在编制内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另外因为存在待遇差距,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和企业待遇本来是建立公平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待遇存在差距,还没有从身份管理走向岗位管理,本来这项制度是通过建立全民统一的身份纳入保障,但是真正实施一部法律,没有公务人员的事在人为,努力去推进,那仅仅是一句话,而且在推进的过程中,涉及到部门的利益问题,涉及到权力的问责问题。比如,设了这么多职业资格,本来是依法设立职业资格的准入,但是由于准入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创业、也不利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门槛过高,但是要想减掉这些职业资格的设置,涉及到部门利益,一个职业资格养活一个事业单位,所以,法治政府的建设不是几个文件、几部法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建设还在路上,还任重道远。

新常态下依法行政和行政作为面临新的要求。在新常态下,依法行政和行政作为面临着新的要求,不单纯是指履职尽责的问题。我们正处在一个政府转型过程当中,如果说不转型的作为,作为越多,损害越大,那是不需要的作为,恰恰我们要退到政府该管的事情上来,要法定职权,没有法定的不要去为,我们过去是做了很多“无限政府”的事情,那种“为”是多余之为,恰恰是要减掉的。那么我们今天讲的是为民之为,过去很多作为是为个人的政绩,一时的政绩,不是长远对民生利益负责的,那种作为不应该有为。我们现在讲要为民之为,就是为小康社会。比如说我们的精准扶贫,过去我们也做了很多扶贫,但是扶贫的效果不好,现在精准扶贫要解决两极分化,这是一场攻坚战。另外要改革之为,我们很多职能的行使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由市场决定。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来讲,有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计划经济的,所以人事、人才管理领域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唯独人力资源的配置计划经济很浓,那么,现在我们要作为就是要改革之为,该放给市场的评价权要交给市场,要交给用人单位,我们不要管的过多,我们更多的是要监管,但是我们很多人不会监管,只会审批,所以他不会改革之为,另外也不会规范之为。依法依规办事还受到人情社会的挑战,还不能做到廉洁之为。所以我觉得今天的“为官不为”涉及为民之为、廉洁之为、没有规范之为和改革创新之为,在这种新的起点上来谈为官不为,而不是单纯说谁做了什么,不做事少做事,这都是次要的。此外,我们不光有现实的、依法行政的责任,我们还有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还有市场监管的责任,这些为官之为都是新的要求,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来讲,我感到与其说我们“为官不为”,更多表现为不会为、不敢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怎么会为、怎么敢为。

治理“为官不为”必须系统探讨“为官不为”的治理之策。“为官不为”不是一个单纯的激励机制,多发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评问题,所以也要用治理的理念,使我们的官员愿为、会为、敢为。从愿为来讲,即要有官员、公务人员从事公共事务的内驱力。现在为官没有什么特权了,权利寻租慢慢被斩断,愿意当公职人员的就人岗相配,愿意从事公共事务就去从事,不愿意的就把三只队伍打通,个人可以随时离开这个队伍,选择那种更加自由的、更加能够体现个人劳动所得的职业。因此,要选择真正愿意从事公共事务的人担任公务员,愿意做就会愿意为。另外,在用人导向上,要把我们的为官有效作为导向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的考核评价导向上,一个好的导向比很多主张都好。所以,内部要有从事公共事务的内驱力,外部要有积极政策的牵引,使有为的人得到认可,得到平台、得到机会,不愿意为的人离开这个平台。“会为”就是要真正的提升适应市场经济、市场决定、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提供公共服务的新的治理状态,同时还要发展培育中介组织来协同政府的作为。最后,还要创造一种敢为的氛围,就是只要不违法、不谋私、不脱离实际,就要给官员和公职人员干事允错的机制,而且对于敢于大胆干事的人,不因为得罪了人得不到应有的评价而不能够得到重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总而言之,依法行政是依靠公职人员,它既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参与者,也是适应依法行政需要提升的一个对象。同时,要依法行政实现作为,必须在新的治理常态下来实现新的作为。

2024年学习为官不为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党员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2024年基层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2024年政府办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关于消防为官不为心得体会精选

2024年懒证怠证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2024年为官不为心得体会征文3篇

2024年学校为官不为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法院为官不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