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高考志愿助手

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调研时,对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6月14日,州委书记王海涛主持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作出了开展向王光国同志学习的决定。本报今起推出王光国同志先进事迹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24年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6月14日,王光国在猕猴桃园里电话催促村民加强果园管理。(记者刘波摄)

这些天,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很晚了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就在前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到了店子坪村调研,并告诉他,要把店子坪村的事迹搬到全省,搬到全国,像贵州海雀村一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

披衣起床,站在自家的院坝里,凉风习习,月影下的山村分外寂静。

眼前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有了深刻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这些,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得益于乡亲们的苦干实干。王光国心里感慨、心怀感激。忆来时路,走脚下路,望未来路,王光国心绪激动,更感责任如山。

打通山路,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

店子坪村是个高山村,“山下包谷戴红帽,山上包谷还是苗”。山下邻村人打趣地称“天上坪村”。

记者进山,汽车在“壁挂公路”上蜿蜒攀行,山边是悬崖,山下是深深的河谷。

店子坪村委会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山巅小盆地里。但见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青山间;种植的猕猴桃连片相接,入户公路四通八达;设施一流的幼儿园里,传出琅琅书声;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诠释着山乡巨变;信息网络已延伸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及淘实惠、云上恩施,让山村连着山外;村口田间,几位村民正在整地除草。

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要实现脱贫。他们说,这些年村里取得这么大的变化,基础还是源于村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修路。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这首民谣,描绘出店子坪村处于三面环河、峡谷封锁的险恶地形。

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脚步。

10多年前,村民出山,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攀爬,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村民卖头猪,价格比邻村要便宜,还要拆下木门板把猪抬下山、抬过河。

“打杵子、背篓子,卖猪还得抬轿子”。这句顺口溜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村里小伙子带着女朋友来家中,一路上宛如爬“天梯”,登门来访了就“告吹”。

“那个时候公路不通,我们都很穷,抬不起头,低人一等啦。”王光国叹了口气说。

不通公路,村里就是绝路;有出村公路,村里脱贫致富才有出路。

穷则思变,不通就得变。打通山路是村民的强烈渴望和期盼。

绝壁凿路,不变的是坚定的信念

王光国的父亲王从新,是名老党员,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王光国就和乡亲们自力更生,让村里通了电,将机耕道修进了村。2002年,王光国被推上了村支书的位置,2005年又一肩挑起了村支书、村主任的重担。

就在2005年1月,王光国决定发动全村力量,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7.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村民们知道王光国的“构想”后,认为是天方夜谭。

“万丈悬崖,脚都站不稳,怎么修得了路?”

“修路不要钱吗?我们这个穷村子,怕是只有做梦吧?”

“专门为我们这个村在绝壁上修路,那要好多钱啊,恩施都贫困,到处都需要资金,我们这个根本不可能吧?”

“你能在悬崖上修出公路,我把姓都改了。”村民刘太贵还不是背后偷偷议论,而是直接当着王光国的面打起赌来。

村里一片反对声,但王光国的意志坚定如钢。

“3年修不通,5年!5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不能把不通公路带来的贫困留给下一代人!”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直接去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反复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讲想法和信念。

真心、真诚和耐心,终于激活了村民们修路求变的强烈愿望,展开了一场长达6年的绝壁凿路历程。

2005年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

从此,王光国带着村民,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烧洋芋。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年,78岁的刘太白和73岁的张九锡、刘太新老人,都在工地上忙碌;27岁的刘和洪,丈夫外出打工养家,她和父亲母亲一起,带着9岁的女儿和不到2岁的儿子,一家三代天天在绝壁上劳动。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说服妻子拿出了卖肥猪的1500元钱。

然而,最艰难、最揪心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王光国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开山筑路的岁月里,邻村人看到,万丈悬崖上,修路的人们身影渺小得像群蚂蚁。但绝壁上传来的铁锤声、号子声、炮声,撼天动地!

从2005年初到2010年的6年里,王光国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000多个,开挖土石2.2万余立方米,终于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用不到16万元“三材”款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

天堑通途,八方支援终圆梦

绝壁凿路,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除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外,资金成为修路最大的困难。

开工仅一年后,当初筹集到的近10万元便用光了。买炸药、雷管需要钱,买钻炮眼的空压机、风钻机需要钱,买柴油、机油需要钱……

一组组长张九国将自己家的耕牛卖了,捐出1000多元;村里的特困户王在雄将生猪卖了,捐出800元,王从静将卖松子的200元捐出来;70多岁的刘太白,将卖背篓得来的仅有的20元捐出来……

但本村的资金实力已经到了杯水车薪的境地。

没钱开工时,只能停工。王光国一次次奔波筹资,先后在县里筹集资金10多万元。他感叹,“如果不是各方面的支持、援助,工程肯定会半途而废。”

王光国带领村民系绳索绝壁凿路,引起了州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2011年3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当代愚公在天堑筑通途》为题,用4分46秒的时长、新闻特写的形式,讲述了王光国和村民们矢志不移,克服千难万险在绝壁上修筑出村公路的感人经历。王光国的愚公精神,感动了省、州、县各级组织和领导。

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鼓励王光国,赞扬他是新时期的“愚公支书”,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中的先进典型,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王光国学习。

州委书记王海涛多次到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看望慰问王光国,勉励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甘于奉献,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远古时期,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山被移走了。

而在当今,新一代的愚公精神,感动了许多的人。国内、省内多家单位、部门纷纷伸出援手,提供资金帮扶。

领导的关怀,部门的支持,村民的行动,给了王光国“啃”下硬骨头的力量。

如今,通村的7.5公里公路已铺成了水泥路,店子坪至高坪青花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已打通,路面已经硬化,洋芋河跨河大桥顺利实现了通车,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坚守信念追逐梦想

本报评论员

生活的变迁常常从路开始。对于在店子坪村土生土长的王光国来说,他饱尝了不通公路的凄苦,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脚步。

对于身为共产党员的王光国来说,打通山路,“为群众谋利益”是他坚定的信念,“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他一直追求的梦想。

他绝壁凿路,坚持不懈,开路不止,因而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他子承父业,在开路的艰辛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誓言。

追寻他的理想信念,探究他的精神境界,不难看出他对群众之所以用情深切,对悬崖开路的执著之所以撼天动地,那是他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定着共产党员的信念。

在最初的艰苦卓绝的开路历程上,王光国没有更多的资金和物力上的支持,有的只是一定要把出村进村的路修通的朴素想法。他坚定修路的底气来自于党,来自于对党的忠诚,来自于共产党员服务人民的本色。

*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开路支书王光国的精神,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全州正处于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决战贫困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王光国的“开路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7月5日下午,邬阳乡召开全体行政干部会议,学习王光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乡政府主要负责人情真意切的讲述,鲜活感人的事例感染了在坐的所有干部。

指出,王光国同志有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敢于迎难而上战胜重重艰难困苦。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无限热爱、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怀充分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材,树立了更高的行动标准。要求,全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王光国同志为榜样,始终保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清廉敬业、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要学习好、领会透王光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见贤思齐,奋发有为。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拓展深化“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永跟党走”的主题实践活动,把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锐意进取,狠抓落实。

据悉,此次学习还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州、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

党员干部愚公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王光国先进事迹简介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