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篇(一)

高考志愿助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篇
《唐山大地震》:一部对得起我们所受苦难的电影

在成都与媒体的见面会上,面对年轻女娱记提出的拍这部电影是否会给灾区观众带来二次伤害的问题时,冯小刚怒了。一些人把这种怒,看成是一种制造话题的营销策略,而另有一些人,则将这种怒,看成是一种被误读之后的绝望。结合此前他关于舆论圈的“婊子论”以及越来越显现出的归隐之心,让人感觉出他内心深处不被理解的大悲凉。
    
  尽管冯小刚一直很排斥太庞大庄严的高帽子,曾说“说谁大师那是骂人呢”,但人们仍愿意将“悲喜巨匠”这顶帽子牢牢扣在他头上。他此前的所有电影,都把人间的大喜大悲演绎到了极致,这是一种看透人间百态之后对人世的接近于神的领悟,如大悲咒一般,欢快的节奏之中深藏的,是深入骨髓令人心碎的悲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电影,可以让人笑着流泪,也能让人流着泪笑。试问在国内电影导演中,有多少人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有评论家曾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泪光中的微笑”,冯小刚的作品,已接近甚至超越了这种境界。回望他从影以来的所有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有“人”味,是人拍给人看的,这也使他的每一部电影,充满了人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感觉亲切而温暖。
    
  如果仅止于此的话,冯小刚的意义和价值,还显得太简单。作为中国电影界不多的一个在商业电影和艺术价值上都能取得成就的大导演,商业诉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元素,而如何把商业诉求和艺术价值这两者拿捏得到位,就不只是个手艺问题了。他的一些同仁,要么是赚了钞票丢了脸,要么是得到了艺术却逼疯了投资人。(m.gkzzy.com范文先生网)这两者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数,从长远看,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不利的。基于这种原因,中国的电影,还需要更多像冯小刚这种既懂艺术规律,又懂商业规律的明白人,让人们真正安心乐意地购买他们生产的精神产品,心甘情愿地被他们赚了钞票,并为他们为艺术所付出的诚意,真心地叫上一个好。
    
  在无数场合,冯小刚和他的妻子徐帆都说过,拍《唐山大地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哭。但是,真诚的艺术态度,加上震天动地的题材,再加上一流的团队和精良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注定是要拍出令观者共鸣的作品的。知道中国国情的人肯定清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和能力,来拍这样一部至今说起来都还是有点“敏感”的电影;也并不是所有这样的电影,既能获得有关部门的通过,又能受到观众的认同。
    
  我甚至觉得,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史诗性的东西,让人想起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并欣慰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终于有人能如此真实但又不绝望地记录。我们缺少的不是灾难的记忆,而是如何记录和展现这些经历的能力。此前,我们要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拍或不敢拍;要么是因为有各式各样的顾忌而显示出极度的不真实。以至于让人产生我们所产生的作品,根本对不起我们所经历过的苦难。
    
  而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显然是一个特例。


《唐山大地震》的震撼

张颐武
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被期待很久的电影,也是今天成为公众的焦点的一部电影。它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也显示了中国电影的“大片”到今天所展现的对于人性体察的深度和力量。这部电影一方面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的热潮和媒体的高度的关切,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电影表现一种灾难面前的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提供了新的经验。这部电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冯小刚对于从1976年到2008年三十二年的历史的具体性并没有一种民族志式的描写,虽然里面表现了毛*的去世,人们生活的变化,但这些都是在后景的零星的展开,并不具有历史的意义,电影是力图在相对比较稀薄的历史的背景之下展现一种来自血缘关系的伦理的问题,一个个体和她的家庭之间的复杂的纠结其实才是这部电影的重心。在“超历史”之外,冯小刚在这里也彻底脱离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人性的“第五代”的角度,具有了一种“超文化”的特色。《唐山大地震》所表现的感情可以说是带有强烈的“普遍性”色彩的。这里的表现是异常单纯和平易的。仅仅是一些最普通的人,仅仅是一些有着最平常的要求和命运的人,m.gkzzy.com 范文先生网在一种“绝对”的情境之下的必然性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原初性”在于它不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基础的,而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的情感。

无可争议,这部电影的真正的主角是女儿方登,正是她的死而复生才引发了这个故事的叙述的动机,方登的内心的隐痛,对生母的疏离正是这个电影对于“二十三秒,三十二年”的说法的最好的诠释。正是方达的内心世界的隐痛和记忆深处难以名状的对于那个最为惊心动魄的“决定性”的时刻的追问构成了这部电影情节的支柱。方登的命运中最为惨痛的就是母亲当年的绝望的选择中的痛苦。正是方达对于母亲选择的痛苦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痛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对于人类的基本的血缘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冲击。这给方达的生活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困扰,使得她在生活的几乎所有阶段都和自己周围的生活格格不入。“二十三秒”给她留下的痛苦是绝对的,但这需要三十二年来加以平复。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有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重复。历史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有了一个惊人相似的重复。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历史正好在三十二年的过程之中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惊人相似的大自然的力量的显示。而方登的隐痛也正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见证了一个母亲的让人震撼的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