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最新解读

高考志愿助手

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记者从惠州市环保局获悉,今后将坚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污”理念,设立西枝江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上游的惠东县将改造2.5万亩桉树林,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下游的惠阳区和惠城则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对污水处理厂实施在线监测。

设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把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作为最重要的制度设计,规定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设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对因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的上游地区相关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同时,为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还规定市政府可以发起设立或者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西枝江流域生态保护社会基金。

与此同时,还将建立西枝江水系健康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定期对西枝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大中型水库等重要水体组织开展健康评估,制定保护、整治、修复、管理的目标和对策。

坚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污”

据了解,针对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将坚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污”理念,重点解决“治什么、怎么治、谁来治”三个问题。

惠东县作为上游治山的实施主体,该县将抓好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今年计划改造2.5万亩桉树林,部分业主已准备好改种树种的苗木、种植肥料,目前已经种植3800苗。

而下游治污则主要涉及惠城区和惠阳区。目前惠城区所有重点污染源企业均已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对西枝江流域内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在线监测,坚持至少每旬进行一次巡查,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分析。

链接:首部法规保护西枝江水质今年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市“两会”审议了惠州市“十三五”规划,谋划今后五年惠州的发展,“十三五”规划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去年惠州成为全省首批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本次市人代会审议和表决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惠州立法保护西枝江,如何更好地保护西枝江水质,代表委员也有很多话说。

除了这两大亮点,去年和前年的“两会”热词,比如“创新”、“法治”、“项目”、“改革”等继续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这些也是惠州“十三五”的关键词,惠州的“核心战略”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惠州把今年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等,将力推一批项目早日建成落地。

2017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省的创新发展大会刚结束不久,惠州市“两会”就开始了。“创新”继续成为今年市“两会”的热词。代表委员们热议惠州如何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惠州的“核心战略”。

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了一场“凝心聚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专题座谈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参加了该场座谈会。

座谈会上,多名委员发言时提到,惠州需要突破的是缺乏高端人才的瓶颈。市政协委员杨择郡以“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来说明人才的重要性。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目前惠州最缺的是人才。陈奕威说,引进人才很重要,不管是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还是引进人才,关键是要用好人才。

“十三五”期间,惠州将实现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贫困户脱贫。在分别参加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惠东代表团和龙门代表团分组讨论时,陈奕威和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均提到惠东和龙门要精准扶贫和脱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增加了回顾“十二五”工作和“十三五”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内容。大项目将继续为惠州“十三五”发展提供支撑,其中提到,规划建设300宗、总投资9669.8亿元的重大项目,带动形成1.38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十三五”惠州将破解支柱产业结构单一等发展难题,《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此前推出了“惠州新支柱产业猜想”的系列报道,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惠州的新支柱产业,其中旅游业受到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有代表就此提出建议,把旅游业作为惠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两港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亮点”,比如赣深高铁、广汕铁路、深惠城轨、深圳地铁、通用机场等。这些项目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期待着能够早日建好。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就有委员抢麦询问深圳地铁、广汕铁路等交通项目的进展情况。

交通等民生内容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自然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民生话题继续在“两会”上引发热议。今年市人代会将大会议案定为《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议案》,就由170名代表联名提出。

深惠城轨、深圳地铁等将让惠州加速融入“广深港”半小时生活圈。惠州把深圳当作核心标杆城市。如何学习和对接深圳?在市人代会各县区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各县区“一把手”透露了各县区的“招数”,比如惠阳要当承接深圳优质产业“筛子”,惠东瞄准深圳南山区和深创投等。

保护西枝江别忘“补偿”上游

今年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和《惠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根据《立法法》规定,两部地方性法规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即可颁布实施。

在市人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木林就两部法规作了说明。《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针对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污”理念,重点解决“治什么、怎么治、谁来治”三个问题。条例分为总则、监督管理、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五章三十五条。其中有不少亮点,比如创新提出,市政府定期对西枝江水体组织开展健康评估等。

惠州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来自西枝江流域沿线的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由于西枝江上游位于惠东山区,在市人代会惠东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来自惠东山区的多名代表纷纷发言,认为上游人民为保护西枝江作出了“牺牲”,应该予以“补偿”。市人大代表谢国怀称,条例的出台让西枝江上游的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招商选资的门槛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也有限制。为了保护西枝江水质,上游地区作出了不少“牺牲”,建议市里通过精准扶贫,让山区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对于代表们关注的这一问题,条例也有相应的制度设计。邓木林称,条例规定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设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对因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的上游地区相关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

如何让惠州首部法规更加完善,还有如何确保法规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等?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很多建议。市人大代表林洪建议,应加强立法前的调研与立法后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评估工作。市人大代表刘小军建议,惠州以设立环保警察等方式来加强执法力度,通过加大对法规条例的宣传等方面工作来加强对西枝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市政协委员杨择郡则建议加强其他方面的立法,将电动自行车、城市公共停车位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潼湖湿地保护尽快列入立法议程,并将立法成果落地开花。

今年,市人代会除了首次审议和表决地方性法规,市人代会还首次举行了新当选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新当选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一尔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冠添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市政协也进行了人事调整,黄志忠、王细波和詹小东当选为市政协副*。

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