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解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为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由国务院于4月25日发布,自7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高考志愿助手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解读,快来看看吧。
实施公开招聘
【条例】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解读】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了事业单位招聘中因人设岗的所谓“萝卜招聘”、“内部招聘”,引起广泛关注,受到强烈谴责。今年3月,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通报了湖南省严肃查处的江永县少数领导干部子女亲属违规调入事业单位案,当事人受到了党纪和行政处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早有规定。2005年11月,原人事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3年宣布,截至2012年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条例的出台,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部门规定上升为行政法规,有利于这项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从而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负责人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公开招聘漏洞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督缺位,导致个别领导干部用权力破坏公开、平等的人事制度。
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指出,人社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督导员、裁判员的作用,加强对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对违规操作、违法乱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规范聘用合同
【条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解读】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目的是改革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由以前的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原人事部发布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提出,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条例并没有对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进行分类,而是统一规定聘用期一般不低于3年。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指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既有短期的,也有无固定期限的。她说:“聘用合同期限定在3年以上,主要考虑到事业单位人员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订立比较长期的合同有利于保持科学研究、公益服务等事业的延续性,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才队伍。”
条例对签订长期合同也作出新规定。按照以往,在本单位工作满25年可以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条例去掉了这一条,只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可以签订这样的长期合同。
参加社会保险
【条例】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再次从法律层次发出信号,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并轨”已箭在弦上。
目前,在多地进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进展并不顺利,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较大,因此广受诟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下一步的方向是建立公平的规划,遵循市场化原则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今年以来,一系列举措的出台预示着这项改革的有效推进。年初,国务院印发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时间表。
工资增长机制
【条例】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解读】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近几年,我国进行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这项改革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开展,如今各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已基本兑现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只是改革迈出的一步,更艰难的改革,是在不同地区、行业间以及不同资金来源的事业单位间,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凤秋说。
她认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改革将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步推进。条例所说的工资增长机制,应当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定期调整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而对于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则应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回归到公务员队伍管理,实行公务员工资制度。
相关阅读:
第二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10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由北京中建政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北京中建启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办。论坛以“规范、科学、变革、创新”为主题。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建政研专家委员会的领导及专家围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态、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用工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论坛上,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二五”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聘用和签约率不断提高,人事管理合同得到明确;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成为选人的主要方式。聘用合同、岗位设置、公开招聘三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探索正在发挥作用,意味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纳入法制化轨道。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对事业单位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创新,如何把握政策、养老保险改革与职业年金制度如何推进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风险点如何防控等进行了部署,这些也是当前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备受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关注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何深化推进,备受瞩目。人社部日前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时期,要建立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同时,探索高校、公立医院等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今年7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表示,下一步,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继续扩大聘用制度推行面,研究提出解决编外用人问题政策思路。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启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分行业制定公开招聘办法。
在新形势下,各地积极探索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创新。如河南省近日印发通知,细化了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聘用、工资、考核、社保等人事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以进一步激发全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促进人才高效规范有序流动。
与会专家指出,虽然相关条例和暂行规定对总体制度的原则进行了规定,但仍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的管理办法。“十三五”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建立健全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制定配套政策规章,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从而进一步释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