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教育云公共资源服务平台

高考志愿助手

为了让武汉的师生更好地利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面m.gkzzy.com小编收集整理的武汉教育云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欢迎阅读参考!!

点击进入>>武汉教育云公共资源服务平台

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武汉市应该怎么做?

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的十一个重点行动领域,要求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其中关于教育行业部分意见为:

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在国务院的重视下,各行业开始推行“互联网+”模式,教育领域自然也不甘落后。至于怎么去实施和发展,各层级部门又将制定新的实施意见。

各项改革和政策的实施,一向以北上广等城市为先。近日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的要求,实施意见对各个行业的转型提出了目标和任务,其中“互联网+教育”被划分到公共服务模块中,要求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

“互联网+教育”在北京市的推进将由市教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其中,北京市的实施意见要求:

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教育服务提供商。

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设互联网开放大学,提供开放式在线学习服务。

申请国家互联网教育试点,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

补充:北京市、上海市、陕西省等地的高校这几年都在探索片区内高校的学分互认机制。2月17日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这一趋势在向K12领域扩展。

整合在京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打造互动、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国辐射。

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学科研、课程学习、校园安全、后勤保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补充:智慧校园是的热点之一,全通教育、立思辰等教育上市企业以及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尝试。

探索互联网教育企业与各类学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补充:关于校企合作,从教育部到各地政府至上而下已经多次强调,这意味着公立校的教育信息化大潮会有更多企业参与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提到构建网络众创空间,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为创业团队提供更多支持。

武汉作为中部城市,一直以来只是跟在北上广等城市之后。那么武汉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又该制定怎么样的实施方案呢?

如果按照北京市的思路,武汉市7所211高校至少更多的高校,去尝试相互学分互认。至目前来看,2012年底,武汉14所军地高校尝试抱团办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而在2011年,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将互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开放课程,互认学分。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也签合作协议,学分互认。但是这些毕竟是高校自己之间的合作。

像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武汉市官方并没有成熟的产品,只是部分片区教育部门购买有其他产品,诸如智学网等进行使用。而所谓耗资多少打造的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教育资源引入很多老师,但是不温不火并未起到很大作用。

至于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武汉市也在配合媒体进行宣传,并且有武汉市教育局智慧校园项目组,打造在线平台。反响如何,还待真正实施作用。

要想在教育行业真正意义上相应国务院号召,恐怕还得武汉市政府出台文件,真正意义上把各项政策执行下去。前面已经有北京市先行试点,我想武汉市也应该尽快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参考北京市的动态。至于后面该如何开展,我们大家才都可以期待。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并以此提高校园信息化教学水平,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

学“等量代换”,教室电子白板上出现“曹冲称象”的Flash动画;老现代语文磨一节课,众多名师当智囊……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武汉的不少中小学已率先进入教育“云”时代。

武汉建设“教育云”的基础构架是“三通两平台”,其中“三通”为“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而“两平台”则为教育教学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资源不足和教育管理问题,为用户构造千变万化的个性应用。

“按照计划,到,武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武汉市教育工委书记靳雁说。

校际联合

在“云端”真正用起来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无数河流,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边说边点开谷歌地图,世界各地的河流就逐一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这是日前,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育才二小)的“云间课堂”上,二年级(10)班教师晏昭给学生们讲解《奇异的河流》时的场景。

与此同步,在育才二小二年级其他教室里,十几个班的同学也正利用电子白板,与晏昭老师进行着实时课堂互动,体验了这次奇妙的“环球之旅”。

一个老师不仅可以同时给全年级的学生上课。更神奇的是,与育才二小为同一联盟体的惠济路小学、三眼桥小学、花桥小学等7所小学也实现了这样的同步课堂。

“下一步,名师课件还将与更多农村学校教师共享。”育才二小校长徐宇珊介绍,2012年,武汉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云间教室”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三代互联网学习平台。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建设,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环境,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

“教育均衡最难的是师资均衡。通过‘教育云’工程,一个学校的名师,一节好课上传到网上,就成了全国师生共享的公共资源。”育才高中校长毛晓峰说。

师生转变

学生理解更实学得更快

“不能登岛的情况下,怎样测量钓鱼岛东西向长度?”数学老师余岿哲轻点电子白板,钓鱼岛地图立体呈现,同时,题目也出现在51名同学面前的平板电脑上。

不需纸笔,同学们熟练地用手指在电脑触屏上操作解题。“老师,我做完了。”黄英博同学第一个举起手,余老师连接他的电脑,即时上传的解题方案清晰地展现在教室前的白板上,请全班同学讨论。

与此同时,因生病请假在家休息的小高同学,通过家校互通软件,同步上完了这节课。只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专用软件,学生不仅能在家里看到课堂直播,还能与老师即时互动。

“以前老师都是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讲解,不仅占用上课时间,很多问题仅仅依靠粉笔也表述得不太清楚。”大集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咏秋对此深有体会。“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讲长方体体积都是在黑板上画砖块。现在手指在电脑上轻轻一点,各种立体图形就显示在了电子白板上。上课就像在看电视,没听懂的回家还可以找出视频再看一遍。”

抛开沉重的书包,一部平板电脑就可以容纳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不用担心错过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在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育云平台既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也让老师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断转变。

“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开始也很难适应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四年级班主任蒋玲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了15年的老教师。“从前都是课前写好教案,上课再带着学生学。现在则是提前制订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决定上课内容。从一个知识灌输者到引导者,学生理解更快、学得更实,上课也比以前轻松了。”

内生资源

教师既是贡献者又是受益者

与传统电教馆、多媒体教室不同,“教育云”的资源并不存在教室内的电脑上,而是储存在武汉移动超大容量的服务器中,这为“教育云”走出教室随身携带提供了基础。

目前武汉市正在与天喻公司签署《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协议》,预备以教育行政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武汉教育资源云。同时组织由校长、特级教师、教研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提出自愿需求意向,征集、推荐、评审优质资源。

育才第二小学是武汉市教育云建设主要的试点学校之一,作为教学资源的“神经末梢”,该校教师们充分体会到了“既是资源的贡献者,也是资源的受益者”的云应用特点。

该校每间“云端教室”均由两个房间组成,通过一大块单透玻璃隔开,一边是教室,一边是观察室。在教室里,老师用电子白板给学生讲课,坐在下面的学生则一人一个平板电脑。观察室里可以看清教室里的一举一动,并对上课情况进行录像,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异地的同步课堂上。通过教室内的白板、4个摄像头、8个麦克风,老师走到教室里任何地方,坐在任何位置的同学回答问题,都能全程录播。教师和学生无需佩戴任何标志物,在无干扰的条件下实现自然的教学活动,为武汉“教育云”提供最为真实的一线教学资源。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如是说。

武汉教育云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精选

武汉教育云公共资源平台登陆精选

武汉教育云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全文

武汉教育云平台用户登录全文

武汉教育云平台登录【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