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最新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017
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间:2017年5月14日-5月15日
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官网:http://www.brfmc.org/
2017一带一路高峰主题:“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交通管制:查看详情
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参加国家:*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邀请,目前,2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将出席论坛,这些国家包括阿根廷、白俄罗斯、智利、捷克、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肯尼亚、老挝、菲律宾、俄罗斯、瑞士、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斐济、希腊、匈牙利、意大利、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巴基斯坦、波兰、塞尔维亚、西班牙、斯里兰卡。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将出席会议并作引导性发言,10位左右的外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也将出席并发言。
5月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关于“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智库交流主题的6场平行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各国高级别官员、企业家、金融行业负责人等各领域人士将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和海上合作等八个方面展开讨论,共商合作方向,提出实施路径,凝聚合作共识,推动务实成果。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举办旨在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的领导人圆桌峰会。中国*全程主持,28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将出席会议。
高峰论坛议题是什么?
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圆桌峰会是高峰论坛的重点,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高峰论坛最后将取得什么成果,你们对此有何期待?
会议成果是办会成功的重要体现。高峰论坛有关成果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当中,我们主要期待围绕3个方面达成重要成果:
一是扩大国际合作共识。推动各方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联动发展,把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放在开展国际合作的优先位置,积极对接国别、区域发展战略和全球发展议程,为打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务实合作。巩固“一带一路”各领域务实合作良好态势,围绕涉及全局性、长期性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合作协议,研究提出一些中长期重大举措。
三是规划长远合作愿景。我们愿与有关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探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增进互信,构建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网络。加大实际投入,深化利益融合,规划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发展蓝图。
重要提示:
“一带一路”论坛期间无放假安排
针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将放假的传言,记者电话询问了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证实论坛举办期间,市政府没有放假安排。
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日程: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前瞻
在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中央部委、央企以及研究机构将在本周密集发布“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成就。5月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央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情况: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47家央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1676个,随着峰会的召开,预计将有更多项目涌现。“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我国税收协定谈签进程也实现了“大提速”,协定网络已覆盖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并与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54个签订税收协定,今年还将与8个国家开展税收协定谈判。而就在此前的几天,环保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则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动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共建共享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绿色投资、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等体系性、准则性的建设。而这些,都令此次“一带一路”峰会将达成的成果备受期待。
这些年来,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而这些项目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
在5月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三年多来,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共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投资,或和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
以基建、能源、合作园区为重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密集进入了落地期,受访人士认为,在基建等领域,随着产能合作的推进,“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央企“走出去”的主要方向。而央企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应在尊重当地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接发展规划、本地化经营、增加合作参与方、构筑利益共同体等手段来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
基建、能源、园区是重点
肖亚庆表示,近年来,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而这些项目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企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超过千项,表明“一带一路”正在加速进入落地期。
“‘一带一路’是*在新时期发出的重要倡议,央企在响应这一倡议上最为积极。央企中有许多基建类企业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铁路公路高铁是长项,‘一带一路’沿线需求潜力巨大,是这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向。”胡迟说。
基建、能源、园区是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重点。
基建方面,央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了蒙内铁路等一大批铁路和高铁项目,以及喀喇昆仑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为当地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建设的跨海通信光缆、陆地通信光缆及通信网络和设施则促进了当地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交建董事长刘起涛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交建三年多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约项目超过了400亿美元,在沿线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95个深水码头,10座机场,152座大桥,以及2080公里的铁路。
能源方面看,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多个国家建设了60多个能源项目和油气合作项目,并承建了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的燃气输送管线等能源运输项目;近些年来,央企还承建了一大批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以及电网的建设。
园区合作方面,央企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有“样板间”意义的中白工业园区一期起步区已基本完成“七通一平”,具备了全面招商引资的条件。
据商务部原亚洲司司长吕克俭介绍,目前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包括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的经贸合作区,以及与老挝、越南等国的跨境经济区。这些园区将为中企“抱团”走向“一带一路”打造产业集群式“走出去”的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观点将相关产业转移解读为转移过剩产能。胡迟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资源与产业本应是流动的,中国新投资的产能多是高端的产能,并非落后和低端的产能。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亦认为,产业转移是全球现象,并非始于中国,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投资建设,遵循着产业转移的普遍规律。中国在“一带一路”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当地的工业化,能够提高当地人的收入,符合当地人的共同利益,是互利双赢的。
肖亚庆表示,目前央企境外单位有9112个,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下一步,将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走出去”的重点,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土化经营构筑利益共同体
央企走向“一带一路”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肖亚庆表示,为了防止和减少这些风险,国资委采取了多项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措施。央企也在加强海外项目的决策过程监管,相关项目的提出、风险评估,都是由第三方或国际权威机构来参与共建的,并尽可能多地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
“应该看到,央企国际化的进程,相比欧美国家,时间仍短,经验并不丰富,所以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注重开放性与包容性,通过和世界上排在前面的一些顶级公司的合作、和各个国际组织合作,不断减少风险。”
吕克俭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内生的动力不强。企业要高度重视一些突出的风险点,制定好安防的应急预案。
解决潜在风险的途径之一就是找准利益的契合点。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该项目由于受斯里兰卡政府换届影响,停工长达一年。作为投资方,中国交建董事长刘起涛认为,这一项目能复工的核心原因在于,它是造福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当地人民的项目。
“这一项目可能会成为南亚最大的投资项目,带动将近130亿美金的投入,而且能够为斯里兰卡解决就业人口将近9万人,进出的客流达到25万人。”刘起涛说,“这样一个项目,不管政府怎么更迭,最终还是能如期建设的。”
客观因素外,另一重风险来自于经营本身,肖亚庆表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基本责任。海外投资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相应投资风险,央企在“走出去”过程中也交了不少学费。他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总体风险完全可控,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央企风险防控的能力也一定会提高。
在这方面,国资委也将加强督导、指导和追责,特别是对违规决策、盲目投资、违反规定投资造成损失的,一定要严肃追责。目前央企在海外有5万多亿资产,34.6万员工,国资委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
在胡迟看来,应对经营风险,应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他强调,央企应重视本地化问题,中国的项目应当带动当地的就业,资金方面也尽可能吸引当地的融资和投入,形成利益共同体。
吕克俭亦强调,企业应对接各国发展规划,找准切入点,了解当地的游戏规则,优化合作方式,实施本土化经营。
实际上,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本地化经营上做了积极的探索。
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介绍,中车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整体思路就是积极探索“五本”模式,即推动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售后服务和维修以及本地化管理。
“实践证明,‘五本’模式的实施,对当地的就业、对当地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比较积极的影响。”刘化龙表示,这受到了当地人的普遍欢迎,而这也是项目能成功推进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