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高考志愿助手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智慧人文的现代化城市,更好更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显著成就有目共睹

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放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谋划推动,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市已成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1、城镇体系更加完善

20XX年,全省设市城市达到38个、县城86个,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113个,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2、城市规模快速扩大

20XX年,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170平方公里。其中,设市城市建成区面积2460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近7倍。全省城镇化率46.85%、比1978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4441.38万人、是1978年的近5倍。

3、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人均道路面积12.3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其中,设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1.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分别比1978年提高5平方米、8.3平方米。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设施从无到有,处理率分别达到93%和94%。一批城市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4、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不断完善,“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加快推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下沉,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初步构建了权责明确、功能完备、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城市运行体系。

5、城市作用显著提升

据测算,目前全省经济总量的70%左右在城镇产出,投资的80%左右在城镇发生,消费的82%左右在城镇实现,劳动力的42%左右在城镇就业。全省有近5000万人生活在城镇,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的产业集聚区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左右。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成为集聚人口、资源、要素、产业的最大平台。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左右,争取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转移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左右。以米字形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中原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郑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700万左右,洛阳市达350万左右,10个地区性中心城市达100万以上,13个左右城市(县城)达50万~100万,80个左右城市(县城)达20万~50万,100个左右中心镇镇区达3万以上,现代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轮驱动”强动力

改革:

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因地制宜推进低丘缓坡地开发、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

科技:

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让城市更智慧、运行更高效、生活更便捷,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

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导向、激励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独特优势,提升城市品位,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城市提升“三部曲”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抓住规划、建设和管理关键环节,就抓住了城市工作的“牛鼻子”。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整体部署,奏响全面提升城市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三部曲”。

规划:全面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绘出城市的“成长坐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我省将积极对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抓紧编制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启动省辖市和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设市城市、县城控制性详规全覆盖,规划布局一批特色小镇。同时,配合国家尽快完成中原城市群规划编制,逐步形成“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

??全面推行城市设计。今年起,全省全面推行城市设计工作,争取三至五年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达到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目的。

??加快实施“多规合一”。我省各规划部门将统筹兼顾,通力合作,统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以及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我省将成立省、市、县三级城市规划委员会,实行规划委员会审议票决制,避免“一言堂”。同时,将建立省级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开展城市违法建筑专项治理行动,力争用三年左右全面清理拆除城市建成区的违法建设。

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的“骨肉之躯”。

??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公厕建设、供水水质提升、供暖、道路交通畅通、燃气延伸、综合管廊建设等八大工程。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等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从今年起,我省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租房,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或长期租赁存量商品房解决。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力争使我省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有明显提高。

??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我省将以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为重点,重拳治理“雾霾”,实施河道生态用水补给工程,加强水生态保护,着力解决垃圾围城等问题。

??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全面推行工程质量承诺书和永久性标识牌制度,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属地管理责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

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通城市的“血脉之源”。

??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省将筑牢城市产业支撑,使广大非户籍常住人口有更多就业机会;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常住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扩大社会保障参保缴费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逐步将农民工及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探索将其纳入城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范围;将农民的户口变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脱钩。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争取两年时间内所有市县都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拆除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的“信息墙”;大力实施“宽带河南”战略、“互联网+城市”行动计划,打通“信息路”;加快智慧交通、智慧管网等城市智慧化应用和推广,编制“信息网”。

??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全面排查整治城市老旧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健全防范地质灾害等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城市安全监管责任制。

??大力传承培育城市文化。今年,我省所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并对历史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普查和挂牌保护。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力治理道路违章、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乱设点、占道经营、露天烧烤、渣土车封闭不严随处倾倒的居民区商业扰民等“顽疾”。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