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发言稿
作为党员一分子今后必须贴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群众观,才会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坚持以人为本,为社区老百姓服务,踏踏实实为辖区群众谋利益。如下是高考志愿助手给大家整理的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一】
党的十八大对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解决好文化怎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一、服务群众就要树立群众观点,通过转变思想作风提高文化惠民能力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服务群众就是要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内容上集中群众意志、反映群众愿望,在思想作风上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长远促发展,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以实际行动解民忧,以真挚情感暖民心。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真正找到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新思路,总结和形成了文化惠民的“云南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云南经验”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以创建服务平台为抓手,实现文化建设成果普惠“三农”。
二、服务群众就要增强改革意识,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建设能力
深化改革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与时俱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面向基层干实事、服务群众办好事,是实现改革目标、提升文化建设能力的重要保障。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在不断强化改革意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领导能力上树形象、求实效。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真正找到建设*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通过改革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公益性文化单位重在‘三项制度’改革,用‘机制’激活事业;经营性文化单位重在‘转企改制’,用‘体制’激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在建立‘三能’机制,用‘创新’激活人才”的改革路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激发了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艺术工作者为民服务的政治热情和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实施重大示范带动项目,积极参加和举办全国、全省重大艺术展演赛事,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活动,创办“艺术客厅”,以及举办“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创设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等,有力地推动了云南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服务群众就要提升创新水平,通过转变学习作风提高文化创造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传家宝。作为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能力,转化为推动云南文化创新发展的实际能力。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真正找到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坚持理论创新、推动大文化格局形成方面,我们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形成了“文化在政治建设中创构价值、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创造财富、文化在社会建设中创建和谐、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新观念”的理念和共识;在坚持实践创新、推动云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我们始终把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突出“四个转变”,即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由“公益”向“公共”转变;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上,由“资源”向“资本”转变;在文化建设方式上,由“基础”向“基本”转变;在工作推进方式上,由“经验”向“经常”转变。同时,以实施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立项建设;以加快“桥头堡”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推动云南文化走出去;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为契机,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当前,我们要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打基础、抓机遇、重民生、求创新、强跨越”等方面,为促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部署,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出亮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作风转变成效落实到“末梢神经”,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当“四员”抓“五学”结合区域特色专题学
北院门街道班子坚持以身作则,党工委书记带头当好活动的指挥员、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把自己摆进去、把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通过集中封闭学、突出重点学、效果倒逼学、带着问题学、专题辅导学,使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向中央基准看齐”的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新标尺。除参加区上组织的封闭式培训外,还利用周末、晚上等时间开展全体干部集体学习和中心组学习28次。同时,列出了13个专题讨论课题,将民族团结、历史街区精细化管理、信访维稳等内容作为区域特色专题,班子成员逐一发言谈感受、谈认识,每人撰写笔记不少于4万字、体会不少于15篇,并举办了“书记讲党课”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受教育。
突出“广、深、实”聚焦“四风”不松劲
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北院门街道始终坚持三个突出:突出群众参与的广度,突出剖析自摆的深度,突出谈心谈话的实度。党政一把手带头扑下身子,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群众、驻地单位负责人、回坊知名人士的意见建议,特别是结合街情实际向省市民委、城管部门请教,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共召开座谈会60次,走访群众350余户、驻地单位50家和所有项目工地,发放调查表700份。班子成员围绕理论学习科目,逐条反复对照“四风”问题具体表现,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深挖根源,触及灵魂深处,将自己的“像”画准画实。主要领导与科级以上干部、分管领导与分管科室干部进行了坦诚交流,谈清意见、谈透问题、谈通思想。通过上级指、群众提、自己找、相互点、集体议,街道班子共征求意见建议91条,查摆 “四风”问题22条,梳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69条,并列出了负面问题清单,明确了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禁令规定,健全完善考勤、会议、值班、车辆和财务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实行指纹打卡考勤、执行去向告知规定,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干部在岗情况和工作状态,确保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五百惠民”解难题服务群众“零距离”
围绕“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解难题”活动,北院门街道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签承诺认岗、“零距离”履责,形成了白秀兰360群众工作法、项目化模式解难题等便民服务长效机制。街道以“五百惠民(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转作风,建设繁荣和谐中心街区”为载体,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努力实现两不误、两促进。将教育实践活动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相结合,已整改落实具体问题39件,督促解决了夏家十字小区群众健身场所建设遗留问题,疏通了西城坊、土车巷下水管道,完成了东梆子市街小区10栋楼594户水表改造和光明巷50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解决了社会路小区4栋楼113户居民供水问题。与推进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加强零散税社会化代征和特色街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保障了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节等活动成功举办,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探索建立“街办+城管+商会+社区”历史街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展联合整治15次,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学习巷社区举办百家宴活动,对30户“好家风”家庭进行表彰,参与群众达1000余人,传递了舌尖上的邻里情。与提升历史街区服务管理水平相结合,依托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举办了2期维语培训班和3次维族群众代表座谈会,协调工商等部门帮助外来商户完善证照手续,办理健康证1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