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论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越来越关注。这些给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一、国外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比较借鉴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多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但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较短,离成熟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方面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国外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早期性国外许多国家在中学教育阶段就设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小学阶段就设有就业指导课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一些职业的内容和特点。这些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当学生面临升学的时候,学校还辅以多种心理测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为学生的报考和学科选择提供参考意见。例如,美国的大学考试中心,就在学生报名时,在报名表上列有90道左右的兴趣测验题,每位考生必须做完这90道题,而后在入学成绩报告出来时,除了四项分数及预测外,还有对专业选择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来源就是兴趣测验的结果。
(二)完善而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美国构建了以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完善而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政府的职能是组织就业调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全国通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就业过程指导。用人单位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这些机构与单位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形成完善而高效的服务体系。
(三)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指导队伍在美国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水平及素质要求很高,中心主任要求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就业顾问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专职工作人员也需要获得辅导学、咨询学等硕士学位。同时要求这些工作人员还要有经商或从教的经历,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广博的社会知识,要与企业、社会团体有密切的接触和了解等等。
(四)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美国,各高等学校均有一批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通过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也为给学生和企业提供相互选择的机会。在就业指导中,美国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美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牢固树立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学生也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有意识地寻求此方面的指导。但我国大部分高校注重结果强于注重过程,导致大部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只起到了“临阵磨枪”的效果,不少高校为了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只在大学四年级时密集地开设一些讲座或者开展系列专家咨询活动,忽视了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当做一个重大工程,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施,这种短期目标行为,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性。学生只是部分地了解了职业选择的知识,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立体化、开放式、递进性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坚持差异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分阶段制定教育目标及分阶段制定实施途径,对学生进行全员性、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牢固树立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理念。通过大学四年全过程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未来从事的职业,学会、掌握职业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现人职和谐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育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全过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在工作实践认识到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开展的较晚,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要想让学生了解它、接受它,应该通过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配发相关的介绍性资料,让学生从陌生到了解,再到深感必要的转变,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要科学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大学阶段不是职业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能简单地照搬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各种职业规划和职业辅导方面的书籍。要按照系统性、阶段性、连续性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除了要涵盖学生应掌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外,更应该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另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隙对接。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实行大学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方案“二年一修订,四年一优化”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分阶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实施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对不同阶段,教学内容要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比如,一年级是准备与适应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普及知识教育,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心理辅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职业,树立职业观念、目标,增强竞争意识,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二三年级是调整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将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课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介绍相关企业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对自我知识、能力、素质的了解,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学四年级是成熟与职业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测评、提供信息与咨询、设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修正就业观念,进行分类指导,从而作出科学的职业选择,找到理想的适合的岗位。另外,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分阶段的咨询辅导。
(四)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总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与盲点,即使通过科学的测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地、充分地认识自我。任何规划与认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能更好地把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社会职业环境及自我能力的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反思、修订职业生涯规划,使之更加完善。
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高等学校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把学生生产实习与承担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相结合,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培养过程和工程实际的对接。通过产学结合使学生参与工程,完成生产任务与科研任务,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同时,应积极邀请企业经理、总工程师层次的人员来学校当兼职教授。一方面,把工程实例、工程精神带到校园;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更接近工程实际,学生能够较早地融入工作环境中。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高等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五)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对职业生涯教育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数量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要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全员性和全程性的教育,要覆盖在校的所有学生,要覆盖其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仅仅凭就业指导教师无法完成这种全员性和全程性教育,必须积极培养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他们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学校要为他们制定详细的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创造、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尽快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指导质量和水平。另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教育学或心理学专家学者、企业经理、校友等来校做兼职职业指导客座教授。通过以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心为主体,其他院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协调配合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科学、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建设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在对待自己心理上的自我,即内在自我,如性格、兴趣、意志等方面;在理性自我,如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方面;在社会自我,如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感性和主观色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引进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科学测评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在选择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时,必须选择与国内学生特点结合紧密、效度较高的测评系统,通过专业人员做测评与解释,形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在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同学等了解他们眼中的自己,得到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学校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与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是大学生职业的一个起步阶段,但对大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