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有一双内视的慧眼

高考志愿助手

黄瑞夷

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杰出的关键因素。这从来都与方案无关,而与人有关。因为方案只有把教师身上最好的东西发挥出来的时候才算是答案。

??托德?威特克尔

就是这段写在第一件事前的提示语,让我思潮微涌,触动了我心中沉静多年的一隅,引发购买此书一睹为快的冲动。

捧着这本书,做好啃艰涩理论的心理准备,计划每天一定要拿下10页的阅读任务,然而,这是一本读着不累的书,原本打算16天读完,结果5天就拿下了,而且收获颇丰。全书案例极多,叙述与分析融为一体,如同一个说书艺人在向听众娓娓道来,叙讲身边之事。事事微小,却在微小中洞见深邃的教育哲理,情感被威特克尔的笔杆撩拨起来,边看边感慨:这是我们经历过却从未关注过的小事。尽管这14件事,都没有轰动的效应,但威特克尔洞幽察微,就是从那些被多数人所不屑或所忽略的小事与细节中,发现震慑人心的道理,共鸣得以产生正是这似有却无的细节。

如果各班都在上课,而全校最调皮捣蛋的两个学生在走廊里经过,教师通常会怎么说?多半会说“你们现在应该在哪儿?”“你们从哪个教师的班上跑出来的?”“上课铃响了你们不知道吗?”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就好像他们注定不会干什么好事。

确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便没有,可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心态也是这样的,这似乎是一种自然反应。我们很少会因此动心、动脑,看出什么事外之情,事外之理。

但是,如果走廊里出现的是未来将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年级致开幕词(成绩第二??译注)和闭幕词(成绩第一??译注)的学生,情况又会怎样?他们通常会获得一个友好的微笑。“嗨,今天怎么样?”我们的自然反应就是把他们当作好学生来对待。

这也是我们的日常表现,也是我们情感的真实外露。我们很少思考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教育机智与育人哲理。我们没有思考是因为我们经历但却不知关注,而一旦把我们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放置一起时,我们自己就感动了,在育人方式的情感与理智中,哪个应成为教师的主导就在这对比中不言自明了。但此时我们激动的是我们自己的态度,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是偏见,需要建立的是一视同仁,然而这又是智慧上的逊色。且看威特克尔的叙述:

现在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这两组学生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就像他们都很优秀一样。有办法。我们可以用“嗨,需要帮忙吗?”招呼所有学生。

这是爱与理智的结晶,是威特克尔长期眷注“人”的教育的结果,是他有一双内视的慧眼,才能对教育作如此细致的剖析。

有一双内视的慧眼,这是我对该书最崇敬的理由之一。作为一名老教师,面对学生,我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激动,经历让我们形成了刻板印象,学生就是一群来接受教育的孩子。长期以来,我们以学校的规范来教导他们,目光永远在学生身上、规则身上、家长身上,很少将目光折回,分析、内视一下自己。少了这种内视,我们就失去了成为智慧教师的机会与动力,而日渐平庸,终于匠气十足而无可圈可点的、可自豪的业绩。在《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有关将目光内视、提高自我的内容占据了一半,而且,可以说篇篇都有渗透,或者说,或多或少都在表达这样的思想。要说明这点,一种最好的表达就是摘录原文:

现在请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果学校里水平最高的教师布置一项测验、考试或家庭作业,而学生做得很差(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在最优秀的教师身上),他(她)会责备谁呢?

预测答案:他(她)自己。

◆现在,如果学校里最差的老师布置一项测验、考试或家庭作业,孩子们也做得很差(正如我们刚才承认的,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在最优秀的教师身上),他(她)又会责备谁呢?

预测答案:学生,或者家长,或者学校行政部门,或者去年的教师,或者……

◆教师在课堂上能控制谁的行为?

唯一可能的答案:他自己的行为。

答案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里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不是作业完成不佳的学生;两组都有这样的学生。关键是教师作何反应。好的教师持续不懈地改进教学,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能控制的东西??自己的表现。不好的教师等待其他东西发生变化。优秀的教师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蹩脚的教师把注意力投向其他方面。

正是这种问题归因理论,让教师有了优秀和蹩脚的差异。优秀的教师有着内视的双眼,从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而使自己在一次次的问题、麻烦中茁壮成长;而平庸的教师坐等条件的变化,总在责备外部原因中失去成为优秀者的灵性,在怨天忧人中把自己推向了庸俗。其实,就这三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对号入座,针对多年的教学来一一对照,这样的情形遇过了多少次,每一次我们都是怎样归因的。当然,答案也是明确的。我们今天的状况,足以说明我们缺少一双能内视的慧眼。尽管我们身边也有不少教师取得过优秀的证书,甚至?别很高的,然而这种优秀更多的是肯吃苦、甘平庸而所谓兢兢业业的优秀,而不是在智慧上的特别,在科学与艺术上的杰出。正如威特克尔所描述的:

最优秀的教师都对学生期许很高。但是,把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区别开来的是这个因素吗?

即使最差的教师也对学生满怀期许。无论课程的内容多么地无聊,他们都期望学生全神贯注;无论课堂多么枯燥重复,他们都期望学生聚精会神;无论教师怎样对待他们,他们都期望学生好好表现。要知道这都是高远的期许。

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待不是问题的关键;各种水平的教师都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自己有什么期许。优秀教师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但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拙劣的教师对学生期许很高,对自己都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要求……

这反映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问一问“当我们对学生提出要努力读书的要求时,我们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也在努力地读书”就可以得知了。在当前的教坛上,热爱阅读的教师有多少呢?我们不正是对别人有很高的期许,而对自身却没有更高的要求吗?而威特克尔下的定义是“拙劣”。这很值得我们反省啊!

在《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内容极多,而且多是以事实说话,讲“我”的故事,即以情节吸引阅读,又能在简单的故事中给人一个惊喜的概括,引出让人必须圈圈点点的金玉良言。比如开头的提示语,之所以吸引了我的眼球,引发我非看不可的冲动,就是因为这种真知灼见。我到过很多学校,听过很多校长的业绩汇报,他们从来都是把学校的优秀归结为自己制订的改革方案??方案优秀、理想优秀就是学校的优秀。校长们最津津乐道的,最让自己值得炫耀体面的也是他们的管理措施,他们的上通下抹左右相连的关系网。很少有听到过一个校长在向大家炫耀中只说“我们学校拥有多少杰出的教师,当前已有多少杰出的学生”,而只是说自己制订怎样的改革方案,承担了多少什么级别的课题,获得过多少荣誉。这是多么地本末倒置!没有优秀的、杰出的教职员工,这所学校凭什么是优秀的?

读书是快乐的,思考有时却很痛苦,也许正是这样的痛苦让我们渐渐离平庸远些。不管怎么说,拥有一本好书总会让闲暇有着别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