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语言学习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促使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共存已是普遍现象。现如今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多渗入生活,特别是对学习语言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两所大学共123位外语专业学生(其中43位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分析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状况,探寻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多种语言 跨文化 交际意识 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际。[1]在现如今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的时代,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跨文化交际效能如何,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跨文化敏感性、沟通技巧和交际行为的灵活性等,即取决于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对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学会如何将文化学习有机融入语言学习,如何把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多维、立体的思维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自己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本文立足于两所以外语教学为鲜明特色的大学,对80位外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和43位来自欧洲、非洲等国家的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使调查结果更说服力,也使本文更有针对性地探讨造成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门语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和载体,同时受文化的影响甚至制约,两者都不能单独存在。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和了解一种文化,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能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2]因此,在现如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想要掌握好一门语言,光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如音标、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学习者必须不断拓宽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是一个不断深入透彻地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过程,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门语言。
(二)有利于在语言学习中有机融入文化学习,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托马斯(Jenny Tomas)于1983年创造了“语用错误”这一概念,即指在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他说“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像语法失误一样被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1]这说明了对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准确把握在顺利进行跨文化交?中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在语言学习中融入文化学习,跨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尊重、包容能力,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更加顺利地进行交流。
(三)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时代需求
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的跨文化知识、高强的跨文化交往以及驾驭文化差异的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首要技能。[3]唯有经由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社会里,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与适当地沟通。[4]因此,重视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适应全球化趋势,使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时代需求。
二.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
调查问卷问题的设计主要从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部分展开。
在关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这个选项的选择率最高;在“当你和外国人发生误解时你会怎么做”一题中,89.4%的学生选择包容文化差异,调整自己适应对方;而当问到“遇到外国人时你会主动上前交流吗”,只有5.6%的学生选择了“从未,因为完全没必要”这个选项。这说明绝大多数当代学生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小部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缺少正确认识,急需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时,有59.4%的学生认为一般,17%的学生认为很弱,只有13.0%的学生认为很强;在“你认为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一题中,高达62位同学认为主要原因是“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际”,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方面仍是薄弱阶段。
通过对123位外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跨文化交际能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忽略文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而脱离了语言所在的特定文化环境,只注重语言的应试教育而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共生关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关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所占比例的调查中,有79.6%的学生表示在老师教学中,语言教学所占的比例大于文化教学,这说明目前的外语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教师更加注重对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忽略了有关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教学,缺少文化输入。这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即使学生有此种意识,但由于缺乏对必要的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发生误解,这也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的表现之一。
2.缺乏实践机会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同时影响人的思维方式。长期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人,会形成思维定势,形成文化的刻板印象,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里造成误会,因此,要学会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顺利交际,即多进行实践锻炼。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实践机会比较匮乏,比如平时外出实践的机会少、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和外国人接触的机会少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即使学生有跨文化交际意识,但由于缺乏在真实交际场景中的实践如何时讲话、话题选择、话题转换等,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升。
(二)主观原因
1.不良心理状态
Pavit和Haight关于交际能力认知原型的理论认为自信是达到理想交际的因素之一,而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都缺乏必要的自信,心理素质较低,表现出来就是害怕、紧张、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参与调查的学生只有17%的人遇到外国人敢于经常主动上前打招呼;46.3%的学生是偶尔打招呼;31.1%的学生因有心理负担而从未主动打招呼,这部分学生总会预想各种糟糕的后果,于是这些消极心理驱使他们遇到外国人时也只是插肩而过。
2.缺少学习主动性
想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者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要有积极态度和学习主动性。当问及“遇到不懂的目的语国家文化,你会不会主动查询”时,只有33.3%的同学表示会经常这样做,66.6%的同学表示极少会这样做,这反映出超出一半的学生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缺少学习主动性,缺乏热情,这容易导致他们由于文化知识不够而缺乏自信,进一步影响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知识储备匮乏
拥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储存量是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条件。
语言是交际的基础工具,熟练使用对方的语言是体会其文化的途径,学习该文化的工具。在问及“你认为你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时,有近一半学生选择“语言障碍”。笔者认为,语言学习比文化学习更容易,接触一门外语,最先接触到的是语言知识点如语音、语法规则、词汇,课堂上老师也是以教授语言点为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低,从而语言知识储备匮乏。
Paige、Martin等多位学者根据心理学理论对跨文化交际划分成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其中认知层面包括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观念的意识。[5]因此,文化知识储备体现在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也体现在对自身观念即对母语文化的认知能力中,这是双向的。在“你对自己母语文化的了解程度”一题中,71.5%的学生只是大概了解,仅有26.8%的学生表示十分了解;我们针对留学生提出了“神马”、“蓝瘦”,针对中国学生提出“Brexit”、“mic drop”这些热词,但只有13.8%的学生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从以上结果看出,当代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匮乏。
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意识,改善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获取一个表达思想的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一门不同于自己母语的外语,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去感知和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并在各种跨文化交际情况下,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做到恰当有效地进行交际。[6]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成为有跨文化人格的人;同时,教师需改善传统的只关注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输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能力,使?生习得文化定势和偏见的批判分析技能,培养学生进行开放、灵活、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方式。
(二)学生要秉持积极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健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1]学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体,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低最终取决于学生自己。学生要秉持积极态度,通过电影、音乐、戏剧等积极体验文化,从而认识、了解外语文化的细微特征;同时,学生应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生产性的构建自我认同。所谓生产性,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理论,在外语学习中用来指对母语与目的语的掌握,对于本民族文化与目的文化的理解,以及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相得益彰。[7]了解目的语文化,能在交流中避免禁忌和误会,做到真正感同身受,了解母语文化,能让自己与不同文化的人沟通时不卑不亢;此外,学生要培养对文化多元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的共情能力,建构多元文化视野以及克服定势、偏见,从而更好地发觉、理解、传达信息,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克服不良心理状态,自信、大方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改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跨文化学习的机会
学校应在跨文化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提供更多出国留学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异环境中生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切身体会跨文化交际;开展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专题讲座或讨论,让学生积极发表言论,相互交换思维想法、学习方法等,从而使得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去感知和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等,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注重跨文化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美国,除了在大学里设置相关课程以外,社会上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训和进修,以适应全球化社会的需要。[7]可见,跨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社会也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每种语言背后都有其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以语言为第一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无法避免,在现如今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现实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缺乏一致性的现状,要从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使其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门语言,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能怠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重视跨文化交际,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14,116
[2]潘亚玲.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58
[3]袁兢业.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5(6):80-82
[4]刘荣,廖思湄.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95,33
[5]阮桂君.跨文化交际[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122
[6]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1
[7]隋虹.《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习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192,11
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多种语言学习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2017XJ50
(作者介绍:陈佳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黄晓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学生;本文指导老师:冯薇,广东外与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