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全国大学排名完整最新排名
一、2021年中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全国大学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4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5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6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9 | 10697 | 西北大学 | A- |
10 | 10003 | 清华大学 | B+ |
11 | 10034 | 中央财经大学 | B+ |
12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13 | 10272 | 上海财经大学 | B+ |
14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5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6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1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18 | 10651 | 西南财经大学 | B+ |
19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20 | 10140 | 辽宁大学 | B |
21 | 10173 | 东北财经大学 | B |
22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23 | 10421 | 江西财经大学 | B |
24 | 1052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B |
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B |
26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27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28 | 1003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B- |
29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30 | 10512 | 湖北大学 | B- |
31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32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33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34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5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6 | 10755 | 新疆大学 | B- |
37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C+ |
38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C+ |
39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40 | 10070 | 天津财经大学 | C+ |
41 | 10075 | 河北大学 | C+ |
42 | 10125 | 山西财经大学 | C+ |
43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C+ |
44 | 10327 | 南京财经大学 | C+ |
45 | 10475 | 河南大学 | C+ |
46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C+ |
47 | 10108 | 山西大学 | C |
48 | 10207 | 吉林财经大学 | C |
49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50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51 | 10456 | 山东财经大学 | C |
52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C |
53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54 | 10636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55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56 | 11482 | 浙江财经大学 | C |
57 | 10011 | 北京工商大学 | C- |
58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59 | 10689 | 云南财经大学 | C- |
60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61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62 | 10741 | 兰州财经大学 | C- |
63 | 11287 | 南京审计大学 | C- |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简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资源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进入,是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科学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012年经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环境经济”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合并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该专业为教育部特设专业。
主干课程
自然资源学、环境学概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开发与管理、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环境定量分析方法、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环境认证与审计、环境会计学等。
培养目标
该专业主要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资源环境政策法规与交易规则,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及管理技能。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级政府、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农林牧渔各业和各类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胜任相关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