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就业前景
近两天,在日新论坛上有学弟学妹询问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我没有进行正面的回答,因为在那个环境下,我无法把我想说的都写下来。今天在社区就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交通工程专业大家可能很陌生,这个专业降落在神州大地上也只不过二三十年,是交通运输的二级学科。以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在我们学校这个专业是从交通土建专业衍化过来的,可以说我们学校的交通工程专业糅合了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两个专业。
交通工程就业的方向,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方面,搞工程建设无疑是工程局、铁路局工务段。中铁近十个局、各铁路局均有招收。这也是土建学院学生的主要工作去向,但交通工程专业不像道铁、桥梁那样,是专业学习工程的,她毕竟还有交通管理、规划方面的知识,所以即使学了相同的科目学习的深度也不一样,有些工程单位和铁路局也会挑三拣四。当然也有从事工程设计、咨询方面工作的。据统计,2015届毕业生截止3月份,61位毕业生总签约人数为52人,其中30人南京军区国防定向生,10人签约铁路局,10人签约中铁工程局,2人签了设计院,其他人准备考研。2008届毕生的情况也基本相同。二是从事交通管理与规划方面的工作,这个方向听起来很悬乎,的确,交通管理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以考交警是一条路子,交通规划是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涉及部门是城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这些要么是行政单位,要么是是事业单位,要进这些单位依个人谈何容易,告诫各位要“初生牛犊不畏虎”。
综上所述,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并像外界羡慕的那样,我们很少从事自己希望的职业,交通规划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一个小本科生能胜任的。但相对于一些冷门专业,我们已经很好了。
交通工程专业就业建议:
1、根据个人学习状态和家庭情况,希望自己知识结构再提升的,有条件去读研究生的,尽量去考研。原因很简单,工程建设单位毕竟很辛苦,要进行交通规划方面的工作知识储备还不够;
2、对于坚定就业的同学,请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想清楚自己有什么能力,具体适合什么岗位,再来选择;
3、对于上文提到的交通规划的工作,我个人建议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但报着正确的心态,积极备考。可能会有很好的回报。
在中国的时候常听说交通工程(通常指运输规划、交通运营和交通安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是“21世纪中国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从硕士毕业,工作到留学,8年走过来,颇有感慨。在这里,我想把我看到和想到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跟徘徊在门口的弟弟妹妹,跟在工作和学习中迷茫的朋友们聊聊天。结论不见得正确,但确实发自肺腑。如有不妥,还请方家指正。
PART A:现实与思考
读书的时候,这个专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热。美丽的校园里面,记录了一群年轻人的热忱。然而多年之后重聚一堂的时候,大家早已褪去书生意气,消沉了许多。大家普遍感觉这个行业“挺虚的”。而且收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留校的人讲,随着扩招的影响,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酒酣耳热之余,竟多有怨言。那是不是这个行业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其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还好班里尽有几个海外飘泊之人,留学在美国、西班牙和荷兰。虽然身处不同国家,但都感觉这个行业“just so so”。
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我国社会的发展,总体来说落后于西方。一个行业在西方的昨天往往是其在我国的今天。正如制造业曾经是西方经济的支柱,而今天转移到了东方。如果如此推理,广大同行们,恐怕失望者甚众了。
以我的力量和资质,很难全面地调查和评判一个行业;我能做的是选择两个侧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深入的认识。我选择的角度,一个是技术含量、另一个是行业的平均收入。从技术的角度,我们可以看清这个专业究竟能做什么;从收入角度,我们可以看清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和朋友的交流以及在各国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我发现同其他工程学科相比较,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平均收入也偏低。交通工程的技术含量同其他工程分支相比,属于入门比较容易、也比较好混的专业。同时,交通工程师的薪水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同电子、机械等行业相比,在相同的工作经验和职称上薪水要低20%到30%。同商科、法律和医生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这实在让人失望了。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冷静地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资格对某个行业进行预测的,只有经济学家;而即便如格林斯潘之类的大人物,也往往给出一个十年的展望。少有的几次错误,也招致大家极大的不满甚至口诛笔伐。而对于我国高校普普通通的教授或者专家学者给出的关于百年兴衰的预言,我们怎么能过于当真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深层次的原因。
PART B: 技术含量:学界和业界大家还在想
我在这个论坛里面有另外一篇帖子《从交通工程的缘起看我国交通工程的就业现状》。文中,我给出了一些这个行业的学术发展的概况。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基本上是从理论探索慢慢到实践应用的。追根溯源,交通工程的理论最初也是一些做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创建的,后来搞物理的人也走了进来,甚至还有不少搞运筹学的。但是目前为止,交通工程在美国乃至世界也没有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方法论。这门学科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知识很琐碎,什么都沾一点,又什么都沾得不深。这一点与土木工程其他的分支截然不同。土木工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工程学科,已经是千锤百炼了;以五大力学为主体(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和土动力学),结合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发展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路面材料等多个学科分支。计算机科学则是以应用数学特别是科学计算为基础,发展出网络、模式识别、数据库、图像处理甚至软件等多个分支。电子工程则是以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电学)为基础,发展出众多的学科分支,包括强电和微电子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又可以分为电路、信号处理、网络等多个方向。同这些学科比,交通工程学太嫩了;它没有自己的根基,到处借东西用。美国大学的教授,招生的时候甚至不愿意纯粹土木工程出身的人。他们更愿意学生有一点IT、经济学、数学甚至是自动化背景的学生。这一点,大家可以翻看一下Transportation Research 等顶级期刊上的文章,看看上面运用的方法论中,有多少是大家在土木工程学院接触得到的。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工程技术的第二大特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点脱节。这一点,在Traffic Operation方面最为显著。就像搞理论物理的和搞实验物理的不相容,就像搞经济学的和搞business的人那么不相容。Traffic Operation和Transportation Planning,是交通工程实践中最实在的部分。Planning嘛,因为很难验证,是非比较少。但是Traffic Operation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就有两部分人在搞:一部分是搞理论的(学物理出身的人居多,之后也有相当一部分土木工程的教授加盟),另一部分的是搞应用的(以Highway Research Board)。双方的研究可谓各有特色,前者提出理论模型,后者则依赖于实际数据和统计模型。大家各自的家数(Methodology)各异,观点也不太一致。搞理论的人,因袭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法统。他们应用很多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他们觉得工程实践中太多的“约定俗成”的做法,缺乏科学依据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而搞实践的人则继承了经验主义的理念,坚信实际数据才是最可靠的;同时也认为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在实际中很难应用,一些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很难在实际中运用。当然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派看起来比较“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在工业界中确实更有市场,甚至能生成出比那些“科学”的模型更准确的结果。后来Highway Research Board改名叫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TRB),把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成了一本书,叫《Highway Capacity Manual》。怎么样?有意思吧?这也是交通工程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应该讲,《Highway Capacity Manual》确实是一本比较“下里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