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考霸上北大 自主招生意义有限

高考志愿助手

“考霸”上北大 自主招生意义有限

北京大学招生办日前公布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信息公示”。广州有三所中学推荐的7名学生在列。记者浏览7名学生的简历发现,他们均是全面发展、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未见到“偏才”、“怪才”。

广州的“学霸”、“考霸”被北大提前“掐尖”,收归囊中,让人亦喜亦忧。于学习尖子而言,进北大实至名归,是成功的标志;于北大而言,只招到品学兼优的“全才”,有失自主招生本意,可以说是“失败”的。,教育部明确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向??“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坊间所理解的“偏才”、“怪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高校能够做到这一点。

自主招生政策走偏,原因也不复杂。站在中学校长角度,校长实名推荐,为了确保被推荐的学生能够入围、夺标,不浪费名额,肯定会采取最保守的方法。比起“怪才”与“偏才”, “学霸”与“考霸”的保险系数肯定更高一些。而无论是获得推荐权的中学校长,还是大学招生部门,头上都悬着一把刻着“公平”两字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自证清白,否则谁也不愿意承担招收“偏才”、“怪才”的社会风险。而且,这种风险随着人大自主招生丑闻的不断发酵而愈加扩大。

现行的教育制度能否出“偏才”、“怪才”,则是一个触及教育体制的、更深层次的追问。填鸭式教学、求同式思维、唯分数论、高考指挥棒……传统教育模式就像工厂流水线,在统一型号的“模具”面前,“偏才”、“怪才”就是“不合格产品”,很难通过下一关。高校自主招生要怎么走,既保证社会公平不流失,经得起公众的追问,又保证将自主招生的意义落到实处,确实是一个现实难题,需要各方认真思考,进行改革探索,逐步完善制度,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明知走偏也将错就错,一条路走到黑。

【责任编辑:NO16721】

“考霸”上北大 自主招生意义有限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