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千名新教师进村校 名校三成骨干下乡来

高考志愿助手

这两年,江苏泰州的乡村教育很“火”:1000多名新教师进入村校,名校30%的骨干教师下乡,有的支教教师干脆留在村小不走了;乡村教师制作的微课在线上赢得同行点赞,乡村校本课程成为全市微创新案例,引得城里名校关注;更让人欣喜的是,每年回流到乡村学校的学生成倍增加,城市大班额正在消解。泰州的乡村教育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记者日前走访了这些乡间“名校”。

课堂绝活教给乡村教师

3年前,靖江市东兴镇中心校校长王成竹心里着急上火,村小的学生哗哗往城里流,家长多花钱,拼了命把孩子往城里送,他只能干着急。

王成竹也想学着城里的学校搞课改,把学生们给“抢”回来。可一开会,老师们说了,城里的老师一个教研组就有十几个人,集体备课碰撞火花;咱一个学科就一个人,想破脑袋也就那点办法,怎么改?

老师们说的是实情,村小教师少,教研总是搞不起来。村小教师学习机会也少,去城里培训一周,回来兴奋几天,之后遇到难题还是解决不了,课堂不得不退回老样子。

王成竹就盼着有人手把手带着他们搞课改。这也是多数村小校长的心愿。这些话传到了泰州市政协副*、教育局局长奚爱国耳朵里,奚爱国说:“城乡教育均衡不能只是盖楼,最终应该是课堂的均衡、质量的均衡。”

很快,泰州市教育局就出台了三项实招:全市每年新招聘教师的70%以上充实到农村学校,激活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新教师上岗前先要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锻炼,学习一到两年后,再回农村学校任教;因地制宜推进集团化办学,争取做到城乡学校全覆盖,集团在管理上和评价上要做到“捆绑一体、共同进步”。

市里出招,县区也纷纷出招:兴化市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和校际壁垒,推进教师“片管校用”;海陵区依托名校办分校,教师统一调配,教学统一安排,教研统一组织;高新区名校少,与市教育局成立了跨区域共同体,实现了教学、考核、教研、培训、评价五位一体。

2013年秋季开学时,靖江市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拜师会,给50多位城区师傅颁发了红彤彤的聘书。市领导说:“今后,集团就是一家人,师傅们要把绝活儿都教给徒弟们。”

东兴镇中心小学新教师蒋好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她的师傅是滨江小学数学名师何爱君,“师傅说,从备课到讲课再到批改作业都会手把手教我”。

更高兴的是王成竹,新教师有城里的名师培训,教研有城里的学校帮忙,这下学校真的有希望了。

优质资源送到村校去

如果说新教师培养和集团化给农村教育送去的是点对点的帮助,那么“泰微课”则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更大改变。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泰州引导教师们向每一个教学难点发起“攻关”。在专家团队和名师的带领下,农村教师也逐渐参与到教学改革中。

泰州中学附属初中语文教师叶裕兵有个本事,他能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将学生们头疼的补充短语问题讲清楚。他试着录制了一节《补充短语使用注意事项》上传到“泰微课”平台,专家团队对其进行指导和改进后,这节课上线了,一度掀起了语法教学的热潮。有农村教师评论“这堂课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有教师还将这节课推荐给了学生们。

兴化市林湖中心校教师王芸已经50多岁了,原来对微课并不感兴趣,“自己教了一辈子课,没有信息技术也挺好”。可学生们用微课学习的越来越多,成绩也在不断提高。王芸动了心,拿出自己最得意的“追击问题”上网较量。没想到专家第二天就回复了意见:选题巧妙、切题迅速、讲授精练,评分等级为A。自从用了微课,王芸班上的学生听讲更专心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开始运用微课、制作微课。在专家团队指导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17个学科的几万个知识点都变成了微课。而平台上呈现的每一节课又是开放的,谁的评分更高就可以“占领”页面,鼓励着教师们不断创新。

泰州市教研室主任石志群发现,教师们在相互的较劲和比拼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了,对学生思维的理解更深了,教学的方法更多样了,“每个知识点都有多种讲解方式,适合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了选择”。

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蒋垛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泽文现在不进城补课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上“泰微课”,讲得既明白又有趣。

变革从自身开始

在姜堰实验小学城南校区“手指上的阅读”教室,六年级(2)班学生杭新宇拿起《绿野仙踪》一边读着,一边顺手拿起教室里的玉米皮、彩豆,在画板上布置起来。

“我们利用农家素材开发了‘手指上的阅读’这门课,通过自主构图引导孩子们慢慢品读书中内容。”校长陈志峰说。

软硬件均衡达到一定程度后,鼓励每一所学校基于自身优势,以“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成为泰州教育的又一个着力点。泰州每个季度都会评选一批学校微创新案例,在全市公开展示,引导每一所学校进行点滴变革。

在这场竞赛中,乡村学校没有因为资源少而处于劣势,反而有许多学校因为抓住了自身的乡土特色脱颖而出??

支教教师赵冬俊在戴南镇董北实验小学推行“100本阅读计划”,将乡村图书“漂流”起来,还创办“乡村绘本馆”,让村里娃爱上了阅读;西来镇土桥小学陈楠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绘画、写生,将“乡村美”元素充满了校园每个角落;黄桥镇中心小学请来民间高手,办起了书画、舞龙等17个社团,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任性”成长。

这些变化都成为微创新的代表,引得城里名校纷纷下乡学习。如今,村小教师很忙,他们不愿重复老教案,而是想着办法创新教学;村小课堂很活,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灵活多样;村小学生很“洋”,可以在各种兴趣社团中一展所长。

改革给泰州教育带来了大变化:城里学校的大班额渐渐消失,向村小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王成竹今年不愁招生了,反而发愁100多个回流的孩子该怎么安排。

家长李玖福乐得直拉着王成竹不撒手:“为了孩子读书,前两年我们全家分成两拨,一拨在村里,一拨去城里租房;现在,全市学习的名校就在家门口,有这样的好学校,我们一家再也不走了。”

听到这些,“管家”奚爱国很欣慰,“教育均衡需要投入,需要名师,更需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鼓励乡村教育自身变革。实践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村校也能办出高水平”。(记者张婷)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