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紫光如何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移动芯片设计厂商

高考志愿助手

芯片产业是高科技领域的基础性产业,从手机、电脑、汽车乃至钥匙、门禁,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不知不觉围绕着成百上千个芯片……近年来国际巨头对该行业的垄断有加剧之势,作为追赶者,清华紫光集团通过多次国际级并购实现了弯道超车,引领我国芯片产业上演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

从“山寨机”到高端芯片??国际并购打开自主创新新局面

连续收购纳斯达克上市的展讯和锐迪科公司、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信、英特尔主动入股……紫光集团用一个又一个大手笔资本动作,掀起了集成电路乃至科技领域的一波波巨浪。2013至间,紫光集团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

2月24日傍晚,在北京学院路旁的致真大厦内,展讯的工程师还在讨论最新发布的一款芯片的技术细节。就在两日前,展讯宣布发布了首款16纳米八核64位LTE移动处理器芯片,意味着进军全球高端芯片市场。

“这款芯片以中端的价格,迈进了高端的市场,在CPU处理能力、视频编解码等性能指标上达到了业界一流水准。目前已经在和三星共同测试芯片的应用。”展讯通信市场部高级总监张晨光说。

在紫光收购前,这样的突破对身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展讯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张晨光说,以前展讯的一部分产品份额还是深圳地区为主的“山寨机”芯片,这些年通过技术创新,逐渐在中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技术优势让产品获得大量市场份额,直接向三星等品牌供货,“中华酷联”品牌也全部采用展讯的芯片。

由于紫光对展讯的收购,让后者突破了美国资本市场的限制,不必受股东对利益的严苛要求,在合作伙伴、客户资源、研发投入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将竞争关系变为协同效应,不仅研发创新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在全球多地设立了研发中心。

“紫光并购后累计对展讯的研发投入达到30亿元,两家公司研发人员达到四千多人。”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说。

“换道超车”实现产业从无到强

历史发展经验看,我国要构建创新型国家,必须要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面对这场卡位赛,抢占先机至关重要。如果仅通过本土技术积累升级产业,意味着极大的时间成本,可能会错失机遇。紫光经验表明,“国际并购+自主创新”是一条可行的快速发展新产业之路。

在赵伟国看来,集成电路在现代工业大厦中相当于钢筋骨架。没有本土芯片产业,独立自主的现代工业和信息产业无从谈起。

“2013年以前,尽管智能手机的发展势如破竹,但我国通用移动智能芯片领域的设计研发力量基本是空白,”赵伟国说,芯片产业每个细分领域都被几家国际公司垄断,如果从头搞基础技术研发孵化,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很容易在创新初期被巨头挤垮。因此,紫光选择用国际并购加速自主创新的路径,使我国实现了从零到世界前三的飞跃。

经过近年紫光集团的并购整合,,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设计企业展讯和锐迪科当年在全球卖出了6.5亿套芯片,年增长率达到2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7%,在移动芯片设计领域稳居世界第三。

实现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

紫光通过并购整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不断改善供给侧资源配置,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和产业能力,率先实现了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

“我们收购的对象,无一不是技术上很牛的企业。”赵伟国说,有些中国公司在国际并购中看中对方的品牌和市场渠道,但是紫光坚定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例如展讯营收中一半的成本都来自研发,包括团队薪酬、购买知识产权和软件系统等等,企业并不需要过多市场和公关费用,产品好就能赢得市场。”他说。

2009年至今,紫光集团的总资产从13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营业收入从13亿元增长到520亿元。紫光正在以互联网的速度,实现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增长。这种创新加速了企业自身的增长,带动了行业突破,也填补了国家科技领域的空白。

目前集团旗下的员工总数达到3.2万人,拥有专利1万多项。通过体制创新,紫光近年来完成并购的下属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团队和员工持股。这也是紫光并购后,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原因。

赵伟国透露,下一步紫光会大力发展存储产业,目前三星、海力士、英特尔等数家公司垄断了全球存储市场超过90%的份额,紫光将在国际垄断领域撕开一条“口子”,填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重要领域的空白。“如果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刚刚跑了5公里,紫光要成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实现中国科技的强国梦。”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