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上的致辞(二)

高考志愿助手
中国画的发展。正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启迪、激发创造,才使世界文化呈现勃勃生机,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这400年,见证了多样文明包容共生的历史轨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曾面临种种危机和战争的考验,但跨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这种交流润物无声,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化解着矛盾和偏见,是沟通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重要桥梁。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尊重文化多样性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证明,只有让开放包容的种子生根发芽,人类文明才能百花齐放,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400年来,一批批博学多闻、卓有建树的汉学家,始终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前沿,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学术典范,产生了许多富有创见和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如法国学者伯希和以中西交通为基础的考据传统、德国学者福兰阁的通史研究、瑞典学者高本汉的语言学、英国学者理雅各的典籍翻译、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美国学者费正清的近现代中国研究等。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将光芒和成就永远留在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今天在座的,则有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校长若贝尔教授,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原校长腊碧士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荷兰的伯顿斯教授,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爱尔兰的莫兰教授,以及美国的傅高义教授、俄罗斯的米亚斯尼科夫教授、澳大利亚的马可林教授、土耳其的欧凯教授等。他们和在座的各位,都为推动汉学以及多个领域关于中国的研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关心支持中国发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汉学家和各界人士表示敬意和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

中华民族在5000年繁衍发展的进程中,孕育和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诸子百家、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等,都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宝库;天人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观念,忧国忧民、敬业乐群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品格等,至今仍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基因,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好体现。只有了解中华文化的这些内涵和精髓,才能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