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解读《牡丹亭》

高考志愿助手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牡丹亭》中主要人物心理,分析作品中的潜在话语。结合明代社会背景,探究明代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力比多与文明的冲突。

关键词:牡丹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明代女性;个体意识

此前有关精神分析学研究牡丹亭的文献集中于对杜丽娘的研究,研究方法依据弗洛伊德“三我”的人格结构理论,梦的解析法。本文继续沿用以上两种方法,补充力比多与文明之间的冲突研究,研究对象扩展到杜宝、甄氏、柳梦梅,意在研究杜丽娘性格发展受父母的影响,柳梦梅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映射。结合社会背景和汤显祖生平际遇,探究杜丽娘身上其他的潜在话语。

一、生死至情杜丽娘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自小养在深闺,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去过。弗洛伊德理论认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自我大部分是有意识的。杜丽娘的自我体现在她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教训春香要有礼节。当然她也白日贪睡,萌动于《关雎》中的爱情,被春景吸引。

本我遵循着快乐原则,主要受力比多的影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①杜丽娘的本我主要体现在其梦柳生,共度良宵,在判官面前争取自己的姻缘,向柳生大胆表白。

值得注意的是,杜丽娘表现本我的状态都是鬼魂或入梦,这正切合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它是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②”几乎每一个梦都含有关于前一天的一件事(或数件事)的记忆的遗迹或提示③。梦的形成初期,表现为睡眠欲,主动地脱离外界④。由此产生两种结果??本我的回归和压抑的减弱。杜丽娘喜欢白日入睡,因为在梦中受到来自父母、老师、社会的压力要小得多。杜丽娘梦柳生后,大胆地与其云雨一番,正是她内心对于力比多满足的渴望、对于自己青春的自恋与自怜。后又长眠短醒,渴望重寻美梦。

另一方面,鬼魂也是超脱现实,不受约束的一种状态。杜丽娘虽然和柳生成夫妻之实,肉身却仍是处女。也可隐去身形,不被石道姑和小道姑撞破,创造一个隐秘的二人世界。

超我遵循完美原则,相当于良心、自我理想,起到监督、抑制的作用。杜丽娘的超我体现在她对于美好爱情的幻想,以及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至情观。她还魂后,拒绝柳生的求欢,坚决要找媒人;要柳生应考,得知其高中后欣喜万分;在朝堂上与父亲争论,维护丈夫。超我主要有三个特点,抑制、升华、补偿。抑制主要体现在抑制力比多上。升华则显得比较急切:丽娘对婚姻的合法性的争取在《圆驾》中作了相对集中的表现,面对皇帝自媒自婚的诘问,她竟然拿阴司的“官媒”来反驳,“真乃是无媒而嫁?保亲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母夜叉⑤。”⑥一旦苦修的生活顺利了,被压抑的性冲动便蠢蠢欲动起来;反之,若感官得势,则被忽略的节欲力量便起而寻求补偿⑦。如梦前杜丽娘过着“苦修”般的生活,力比多占上风;与柳生结合后,感官享受达成,节欲力量开始占上风。

本我、自我、超我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丰满立体,流传后世的杜丽娘。

二、杜宝与甄氏,对象选择与模范

杜宝与甄氏非常恩爱,即使甄氏未能生有一子,杜宝也不肯纳妾,对夫人始终如一。然而甄氏还是屈于从属地位,对杜宝的话言听计从。夫妇二人教育子女的方针便是:“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⑧。”杜宝对女儿的爱更甚,他为女儿请老师,对于女儿的失礼他从不直接批评,而是转移到甄氏的教导无方。弗洛伊德认为,在幼儿时期,人最初都对母亲有着原始的依恋,可以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性别分化明显后,女儿会将母亲当作模范,并且对父亲形成直接的性贯注,在潜意识里,将母亲当作情敌而努力模仿母亲,进而取代母亲。青年时期,女儿会依据父亲的范本进行对象选择。杜丽娘在写真上题的诗:“他年得傍蟾宫客⑨”可以看出其要求对象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考取功名。这些都是父亲在南安一代受人爱戴,如《劝农》,社会地位高的映射。杜宝因为公务繁忙,很少教导、陪伴女儿,杜丽娘幼年时缺乏父爱,因此她梦中的柳生对她百般怜惜照顾,承担起一部分父亲的责任。当杜丽娘从“父家”走入“夫家”后,《圆驾》一节,在向父亲撒娇无果后,毅然维护丈夫,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上。由此可以推出,杜丽娘对父亲的力比多转移到了柳生身上。

此外父母教育对于形成杜丽娘的超我起到关键的作用,杜丽娘的超我机制实际上在幼年就已经被定型,当然,这也是中国?千年来儒学、父权代代传递的一个原因。

三、柳梦梅??命定良人还是完美幻想

柳梦梅本名柳春生,笔者大胆猜想,柳梦梅这一人物是因杜丽娘感时伤春之梦才得以化身成型。其更改后的名字更有意思,梦梅暗示着其一生的目的是要找寻那美丽的女子。柳梦梅的本我体现在他的痴情一片,对着写真痛哭流涕,夜不能寐;为了夫人,几经辗转寻杜宝。自我则体现在他为求功名干谒苗舜宾,与鞭打自己的杜宝对簿朝堂维护自身利益。他与杜宝的矛盾可以说是到最后也没有圆满化解,这一矛盾表面上是杜宝为了维护自己的平章的地位不愿认来历不明之人作婿,杜宝的清高让他难以因状元女婿、回魂女儿而承认他们。矛盾的本质却是力比多的争夺,力比多主要分布在两方面。一是仕途,仕途上杜宝是新敕封的平章,柳梦梅是新科状元,两人今后必要争夺权势;二是爱欲方面,杜宝和柳梦梅对杜丽娘的争夺实际上是父权和夫权对女性的争夺。

关于柳梦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杜丽娘自恋的产物。杜丽娘经常感叹自己青春荒废,理想中能有一位如意郎君来见证自己的美好。一个人确立理想是根据自己对现实自我的估量⑩,杜丽娘对于父亲想要男孩的愿望是受到影响的,她将自己不能办到的??如男性性特征、考取功名,这些特点安置在理想情人身上,同时这也是她理想中的自己。她有多爱理想中的自己,就有多爱柳生。

此外,杜宝形象虽然与汤显祖相似,但柳梦梅才是汤理想中的士大夫形象。应考一次便高中状元,得到皇帝的赏识。更有淑女佳人生死相许,这与《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穷书生一朝发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价值观。

四、其他暗示

自古以来,花园一直被看作是春的话语,弗洛伊德认为风景代表女性生殖器,小山和岩石则代表着男性的生殖器,而花园中的花卉则象征女性的童贞!。有些词更富有象征意味和审美意义,如:犀簪、双鬟、梅花、庭院、梅树、梅根、蟾宫,玉斧,依花傍柳……这些朦胧的性爱意象,既表现了性作为人类的自然本能,又能激发读者的某种情绪,分享审美上的愉悦@。

作者本身也深陷矛盾之中,超我上,汤若士仕途不顺,在进士科考中受挫十载,但仍有考取功名报国的决心;本我上,他受家族避世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朝廷腐败,又因为爱女、大弟和娇儿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转向至情论。而他解决矛盾的途径则是以至情救世的观点,呼吁人们有真情,官爱民,君爱臣。这体现在杜、柳二人以真情打动皇上,得到圣旨赐婚的圆满结局。

五、明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明代中后期宗教流派主要有儒、释、道。儒家思想继承的是程朱理学,对于妇女要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则》、《女训》等更是对妇女的禁锢、压迫,很多家庭甚至让丧偶的女儿殉葬以获得贞节牌坊,光耀门楣。陈最良就是一个下层文人的典型代表,腐朽不堪却阴差阳错地升任高官。汤显祖痛恨这些虚伪的封建理学家,他在思想上揭露了“理”的虚伪性,同情妇女的悲惨命运,他个人也尊重妇女,不蓄妾,与自己夫人相扶到老,就像当时人所评价的“若士具此风流刁一思,而室无姬妾,与夫人相庄至老%”,投身于道家和佛学^。石道姑代表着到道家,虽然也是禁欲主义,但以做法事为生,极易误入歧途。朱元璋为了压制明初道人的声望,杀害了许多道士,使得道教在明后期衰落。佛教非常繁盛,汤显祖和紫柏和尚有着密切的来往。《牡丹亭》三生石上,柳宗元、杜甫,柳梦梅、杜丽娘,相似的人生轨迹暗示了佛教的因果循环论。

汤显祖真正推崇的还是王学左派,李贽的思想。李贽倡导人欲、平等、个性解放和自然发展。这种“离经叛道”思想的产生就必须要追溯到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的活跃,为社会、为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也丰富了市民的物质生活他们挣了钱要消费、要休闲、更要享受。这就大大刺激了市民阶层对爱情、婚姻及情欲的追求,同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所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带来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变化,在当时下层人民中产生了享乐主义和自由平等思想&。

在价值观上的改变,主要产生了拜金主义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商品经济下的妇女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及在家庭生活中毫不逊于男子的经济地位。可见,妇女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她们从事商业所获得的收入甚至成为一家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些不仅有助于妇女自尊、自强意识的培养,还改变了男性对妇女的观念,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经济基础(。妇女地位提升,就不再依照男人的要求限制自己,同时也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她们可以艳丽地打扮自己,可以凭自己心意挑选情郎,杜丽娘正是这千千万万女子的先驱。

然而,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所暗含的力比多与文明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方式。个体的力量被集体的力量所代替是文明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最终结果便是所有人通过牺牲他们的本能创造了法律规则)。文明的目的还在于把集体成员用一种力比多的方法联系起来,并且运用各种手段达到此目的。它必须对性生活进行限制。明代之所以对妇女有如此严苛的束缚,正是因为男人们将力比多分配到了科?、社会生活,对于妻女的分配少了许多,这自然引起妇女的不满,造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为了让男人无后顾之忧地为统治者工作,女人就被种种法则所限制。只有生产力提高,文明才会进步,由此文明与力比多一定是矛盾的。

综上所述,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牡丹亭》人物心理,可以发现人物的潜在心理受力比多的影响,结合明代社会背景分析,进一步发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文明与力比多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对于我们探究人的心理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途径有一定的意义。

注释:

①[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商务印书馆,5月第一版,第22页。

②[奥地利]弗洛伊德:《文明的代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第50页。

③[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5月第一版,第6页。

④[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5月第一版,第12页。

⑤[明]汤显祖:《王思任批评本<牡丹亭>》,江苏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212页。

⑥张嘉?:《<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西南大学 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3 卷第 3 期2012 年 5 月,第106页。

⑦张嘉?:《<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西南大学 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3 卷第 3 期2012 年 5 月,第105页。

⑧[明]汤显祖:《王思任批评本<牡丹亭>》,王思任批评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7页。

⑨[明]汤显祖:《王思任批评本<牡丹亭>》,王思任批评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41页。

⑩[奥地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说梦境与意识》,高适编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20页。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彭舜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153页。

@刘开田:《论<牡丹亭>的潜在话语》,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2年8月,第3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1月第三版,第112页。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00页。

%[明]徐树丕:《识小录?汤若士牡丹亭》,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5页。

^陈金花:《从女性意识的萌动看明代中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第58页。

&陈金花:《从女性意识的萌动看明代中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第51页。

*陈金花:《从女性意识的萌动看明代中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第51页。

(陈金花:《从女性意识的萌动看明代中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第51页。)[?地利]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4月,第3页。

参考文献:

[1][西汉]戴圣.礼记?礼运[M].商务印书馆,2014(5).

[2][奥地利]弗洛伊德.文明的代价[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3][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商务印书馆,2011(5).

[4]张嘉?.<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J].西南大学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2,5(3).

[5][明]汤显祖.王思任批评本<牡丹亭>[M].江苏古籍出版社,2011(1).

[6][奥地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说梦境与意识[M].高适编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9(1).

[7]彭舜译.[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8]刘开田.论<牡丹亭>的潜在话语[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8(4).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三).

[10][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M].商务印书馆,2010.

[11]陈金花.从女性意识的萌动看明代中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C].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12][奥地利]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4.

[13][明]徐树丕.识小录?汤若士牡丹亭[M].商务印书馆,2010.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